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红色李巷,走出历史深巷!多方联手推动江苏红色资源利用迈上新台阶
2019/12/02 09:01  新华报业网  颜 芳 仇惠栋  

  

  

  火爆的李巷红色文化。 本报记者 余 萍摄

  11月29日上午10点,位于南京溧水东南丘陵的李巷,迎来重要一刻。溧水区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签约,双方携手共建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地标。

  1941年11月29日,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领导机关来到李巷地区,与四十六团团部会合,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在苏南抗战的新篇章。

  时隔78年,红色李巷,从此走出历史深巷!

  苏南“小延安”,

  从未消失的精神坐标

  红色李巷位于南京主城南部,隶属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社区,距溧水城区26公里,距南京中心城区60公里,属低山丘陵地区。

  不到千人的李巷有着厚重又夺目的历史。抗战爆发,离南京不到100公里的李巷,离敌、顽、伪军“心脏”最近,从抗战初期直到抗战结束,李巷始终是新四军顽强的战斗堡垒。无论战斗多么残酷,形势多么艰险,李巷堡垒从未失去。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张衡认为溧水李巷在抗战史中地位特殊,意义重大。

  1938年,新四军从皖南东进苏南,到达溧水后,这里先后是新四军一支队1团和二支队4团团部驻地,1941年11月塘马战斗后,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领导机关转移来到李巷及周边地区,溧水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区,偏僻的李巷村成为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陈毅三次来到李巷,粟裕率领四个纵队,以溧水为起点,开辟苏浙皖根据地,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将领曾在此战斗生活过。

  李巷,被称为苏南“小延安”。在1938年至1945年的7年间,李巷形成指挥中心、训练班、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完善的组织体系,以李巷为中心,周边约5公里半径内集聚了数量较多的红色遗址遗迹,这个小村见证了新四军生活、生产、战斗、训练的完整历程。

  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大半个世纪以来,李巷并不为外人所知。2016年,溧水联合设计机构,投入数亿元对李巷进行整体改造。2017年国庆节,红色李巷对外开放,声名渐起。到去年,李巷平均每月接待游客2万多人。

  多方携手,

  释放李巷时代魅力

  江苏省有红色旅游资源300多处,其中建成A级红色旅游景区60多家。当代人对红色精神坐标的认同和守望,带动红色文化越来越“红”。去年江苏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境内外游客超7000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近200亿元。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江苏省红色旅游开发普遍存在缺乏统筹规划、市场氛围淡、发展经费来源单一、产品不够丰富、红色文化研究人才缺乏等不足。如何用社会更容易接受、更被广泛认同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如何撬动各方力量打响红色品牌?……推动红色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答好这些题。

  这次主流媒体与地方政府合作,有望在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上走出一条新路。双方将共同打响红色李巷品牌,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及新四军“铁军精神”研究的理论高地,建立新型研学阵地,建设军事户外拓展运动基地等。

  行走于红色李巷,一座座农宅,青砖乌瓦;一条条石径,蜿蜒曲折,呈现出典型的江南山野乡居美景。对比这里曾经的艰苦卓绝、浴血奋斗、顽强忠贞,形成强大的历史张力,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全国各地来红色李巷参加党性教育和学习的人流不断,周末还有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训练营活动。

  李巷红色联盟成员、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章海林认为,红色场馆作为教育阵地作用近年来日益凸显,江苏打造红色李巷,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生动体现。南京红色资源开发对周边,尤其是南京都市圈将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他建议将更大范围的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尝试市场化运作,放大李巷品牌效应。

  向着红色文化地标,

  李巷再出发

  从抗日烽火中一路走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李巷再出发。这次,是向着红色文化地标挺进。

  今年52岁的周双林,土生土长的李巷人,经营着李巷规模最大的一家饭店。村里6家饭店,5家是李巷村民自己开的。周双林还请了5名年过半百的村里乡亲帮忙。李巷整治以来,他的饭店生意越来越好,最多的一天营业额超过2万元。

  李巷村民李普伢和葛翠英夫妻俩,以前在距离李巷七八公里外的白马镇上务农,收入不稳定,家庭经济困难。红色李巷开村后,夫妇俩的生活出现转机,村里安排李普伢从事保洁工作,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葛翠英在物业公司上班,负责种菜,每月固定工资2100元,一家人立刻脱贫。

  李巷村民说,要是6月蓝莓采摘季到来,村里挤满了人,走都走不动。

  李巷再也不是那个冷清的穷村了。

  李巷所在的石头寨村建有蓝莓基地4700亩、黑莓基地1900亩,连续五年举办蓝莓采摘节,去年“两莓”产业产值达5000多万元。去年,石头寨村实现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6万元、连续3年涨幅10%,村集体稳定性收入较2015年增长4倍,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

  促进红色文化与其他业态、产品的融合,提升红色旅游综合吸引力,李巷走在探索前列。溧水正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119公里全域旅游一级环线和186公里全域旅游二级环线全面贯通,串联起区内旅游资源,而其中红色资源是重中之重,李巷“走红”,正是以红色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记者 颜 芳 仇惠栋

  见习记者 朱 泉 李 凯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