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影像志·我们的五星红旗︱蛟龙闹海,红耀蓝天
2019/09/20 22:46  新华报业网  杨频萍  

  

  

  2010年,南海。中国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以每分钟37米的速度,缓缓下潜。

  一个多小时后,“蛟龙号”突破了3682米的世界海洋平均深度,“坐底”3759米的深海,指挥室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十几分钟后,“蛟龙”伸出了一支大大的机械手,将一面五星红旗牢牢插在海底。

  

  对于处在“蹒跚学步”阶段的“蛟龙号”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动作,其实难度不小。

  “‘蛟龙’的机械手有七个关节,我们必须让七个关节作出一个直线运动,才能将国旗插得笔直。”首席潜航员叶聪回忆道,“动作必须轻,如果用力太大,会扬起泥沙,遮挡视线,只能等泥沙沉下去才能重新作业。”

  

  叶聪说,每次执行任务之前,他们都会面向鲜红的五星红旗宣誓,表达完成挑战的决心。每次完成任务,潜航员出舱的时候,都会在潜水器顶上的天桥,展示一面鲜艳的国旗,这是他们的庆祝方式,庆祝任务的完成,庆祝“蛟龙”朝梦想又前进一步。

  

  多年海试,大大小小问题叶聪遇到过不少。“有一次5000米深潜上浮,因为风浪太大,母船两个小时都没有找到我们。”母船的人慌了,而在茫茫大海里的叶聪,很多时候,他并没有担心安全问题,最让他上心的,是“蛟龙号”出现故障。

  

  和普通船只出现故障不同,只要将船拖回到岸边检查就可以了,而找出“蛟龙号”的故障原因,必须将它下潜到发生故障时的相应深海深度去,叶聪反复将“蛟龙号”潜到1500米以下,等故障现象出现后,逐个系统地查找原因。“蛟龙”号副总设计师胡震曾感叹,这是拿着生命做的事,“因为他必须先把系统关了,停运,测试,再启动,再测试,这些系统也包括生命支持系统。”叶聪胆大心细,连续查找了几天后,终于破解了故障原因。

  

  立项之初,“蛟龙号”一穷二白,没有图纸,没有模型,到国外参观都很困难,遇到的难题不可计数。叶聪说,在研制、试验、应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非常清楚,我们承担的是国家科学工程的任务和使命,而这种崇高感,将全国不同单位、不同团队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国家队”。

  

  科研“国家队”中,既有擎旗手,更有后来人,每个人铆足了劲。海洋也是一个让年轻人的家国情怀可以安放的空间。叶聪说,深海装备技术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干劲很足,他们常常讨论的是,比起国外,我们哪方面指标可以提高。

  

  2017年,蛟龙号的“同胞兄弟”深海勇士号下水测试,部件国产化率超过了95%。当年的国庆期间,在深海勇士号的母船探索一号的后甲板主桅上,五星红旗在大家的凝视中冉冉升起。“它的发展将带动海洋装备科技的国产化水平,也带动着国内企业的发展,更多人将了解海洋,发现海洋,而海洋强国的梦想终将步步实现。”叶聪充满信心。

  

  在蔚蓝的海天间,这一抹惊艳的中国红,一直闪耀在追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上。

  

  出品人:双传学

  总策划:顾雷鸣

  总执行:陆峰

  统筹:冯海青 陈炳山 戴军农

  撰稿:杨频萍 陈彤

  摄影摄像:张琦 王子杰

  文字统筹:金勇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