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笔墨如歌,盛世写华章 孙晓云:要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2019/10/05 00:38  交汇点新闻  黄欢  

  交汇点讯 “盛世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书法大展”近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书法大家们创作的近百件巨幅书法作品惊艳亮相。而由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执笔的行书作品《歌唱祖国》再次让大家把目光聚焦于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10月4日,交汇点记者在江苏省美术馆采访了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观礼、刚刚从北京返回的孙晓云,她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传唱半个多世纪的爱国金曲,源自这位江苏人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旋律明快雄壮,一首飘荡在街头巷尾的《歌唱祖国》勾起了无数人的爱国之情,传唱不息,但恐怕很多江苏人也并不知道这首歌其实与江苏有着密切的缘分。9月30日,在“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诗歌朗诵音乐会暨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江苏籍演员海清就把这段往事娓娓道来。

  

  1950年9月,恰逢新中国成立1周年,一位年轻人被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深深吸引和感染,在回天津的列车上,在列车与铁轨摩擦的节奏间,他在烟盒上一气呵成写下了《歌唱祖国》。

  这位年轻人叫王莘,1918年出生在江苏无锡,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也是《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的学生。

  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这首歌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之心、民族之魂,立即传遍全中国,成为亿万中国人民久唱不衰、响遍神州的金曲。如今,《歌唱祖国》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曾在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重要时刻唱响,成为亿万人民久唱不衰的经典。

  受邀国庆观礼,两夜未眠,她被这一幕深深感动

  “选择书写这首歌的歌词因为它真的包含了太多我们的心里话,包括10月1日那天在国庆观礼现场,那种氛围下听到这首歌太激动了,所有人的心声都在歌词里,大家拼命挥舞着手中的国旗,激动地呼喊歌唱,膀子都酸了,嗓子也哑了。”不管是说起自己选择创作江苏老乡王莘的《歌唱祖国》致敬祖国,还是回忆起几天前在天安门广场观礼的一点一滴,孙晓云都激动地不能自抑。

  “参加观礼前两夜都没睡好,然后坐火车是一路睡着回南京的,但是人生有这样一个振奋的时刻太难得了,不管到什么时候回忆起来都无比激动,我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今年的阅兵式,哪一幕最让人感动?是新型武器装备的亮相、军队的风采还是充满创意的彩车?你从1949的眼光看过来,我用骄傲的眼泪回复你,这或许就是交心。许多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的民众都被坐着老兵和共和国缔造者、建设者后代的彩车经过的画面感动落泪,而这也是最让孙晓云动容的。

  “那些曾经冒着枪林弹雨为新中国的建立流血的老红军,看到他们手指都变形了仍在敬礼,当时眼泪就流下来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不忘初心’。是谁为我们建立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新中国,谁为此流血牺牲,谁给我们奠定了今天幸福生活的基础,年轻人一定要多看看,我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走过来的,太不容易了。”

  笔墨当随时代,“一定要为这个时代留下些什么”

  当代百位知名书家,以“四个讴歌”为创作指引,坚持守正创新,精心创作了近百件巨幅书法作品,以此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献礼,孙晓云的作品赫然在列,她还被作为江苏文化界的代表受邀参加国庆观礼,“感到身负重任,感谢党和国家为书法艺术创造的良好的时代背景和平台,也感谢江苏各级组织对文化对书法艺术的支持,感谢老中青三代书法家不懈的努力。”

  

  谈起六十年书法创作生涯,孙晓云用了四个“坚”,“一是坚信,我的父母为新中国的建立流血牺牲,有这个红色基因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信仰;二是坚定,我在继承革命传统和传统文化方面非常坚定;三是坚守,在为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虑上,我们都要做一些事,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一定不能变;四是坚持,这需要江苏整个文化群体一起来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文化自信首当其冲,这是最基础最广泛的自信,我们都要一直坚持”。

  笔墨当随时代,孙晓云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遇,和这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我们作为艺术家,要踏着这个时代的步伐,去反映和讴歌它,一定要为这个时代留下些什么”。孙晓云透露,接下来将有一系列和江苏大运河文化相关的作品与大家见面,“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我为江苏文化做的一点事情,有一些记录真的很荣幸”。

  交汇点记者 黄欢/文 王子杰/视频

标签:
责编:王高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