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协同育人
2023/08/25 11:01  

高校党建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党性修养,帮助大学生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年。而高校思政工作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由此,二者在育人目标层面具有共通性。除此之外,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政工作的基础,而思政工作是党建工作的渠道,二者在工作内容、工作形式等层面具有一致性,可实现互通互联、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要求各方育人主体密切联系、多元育人资源充分整合、多样育人活动有效创新,以深度协同、多元互动强化育人实效。协同育人视域下,深化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可以切实整合育人资源、变革育人形式,在多元协同中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时代新人,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思想同源、目标同向、实践同构,在协同育人视域下,坚持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融合,能够在同向同行中形成协同联动效应,在党建育人新实践中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在思政工作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中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切实助推高校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可以助推党建育人,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育人各环节。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强调党建工作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关注党建工作中育人目标的完成。因此,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能够促进党建育人的落实,真正在党建工作中融入育人实践,确保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处于党的全面领导下;能够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转化为推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开展的重要资源,进而在党建育人过程中坚守初心使命,使高校积极履行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可以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在同向同行中全面提升思政工作实效。协同育人强调各类育人资源的充分整合,在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中,高校与思政工作者可通过深入挖掘百年党史中的育人资源、优化整合党建工作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协力共筑“大思政”育人格局,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教育引导大学生感悟真理、接受价值引领,以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联动切实提升思政工作实效。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能够创新高校育人实践,在多元协同中全方位完成育人政治目标、思想目标和道德目标。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具体实践形式存在一定差异,协同育人视域下二者的融合,可以在全员参与中创新育人过程、拓展育人场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关注大学生学情实际,以系统化创新、过程性监管、全方位变革为着力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创新实践中,逐渐成长为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时代新人。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需要从深化协同育人理念、优化协同育人队伍、创新协同育人形式等方面入手,实现育人主体、育人资源的深度融合,在创新实践中强化育人实效,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需要高校树立协同育人理念,以全新的育人理念引领育人主体、育人资源的深度融合,在多元协同中强化育人实效。协同育人理念关注大学生主体,要求在以人为本中深化多元协同、在同向同行中提升育人水平。基于此,高校应明确协同育人理念要求,提高对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融合的认识程度,进而全身心投入二者协同育人新实践。

高校应以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时代新人作为育人目标,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坚守,明确新时代协同育人的新内涵,立足自身育人实际,探索协同育人的可行性与必然性,有针对性地创新育人理念,在认同协同育人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在全校范围内深化协同育人,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育人理念,真正在协同育人中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育人理念,尊重大学生主体学情实际,以提升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融合的针对性。高校应带领党建工作者与思政工作者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大学生成长成才角度制定协同育人融合模式,使大学生在协同育人理念影响下、在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有机融合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持续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分属不同体系,在工作实践中具有独立性。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以积极实践强化育人实效。对此,高校应优化协同育人队伍建设,以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深化融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重要价值。

高校应以党管人才、党管干部为基本原则,完善协同育人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打造职责清晰、协同共进、上下联动的育人队伍。具体而言,高校应从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实际出发,明确不同工作之间存在的区别,深化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从宏观角度完善协同育人队伍建设规划,带动多元育人主体的同向同行。高校应带领党建工作者积极参与思政工作,抬升思政工作者地位,在划分职责、引领协同中,实现党建工作者与思政工作者的密切协作、积极实践。具体而言,高校应将党建工作者纳入思政工作队伍,提升育人队伍政治水平,同时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培训,结合人才引进、多元互动等方式全方位提升思政工作者育人水平,打造一支政治理念坚定、育人能力较强且分工明确、同向同行的育人队伍。

协同育人关注大学生主体,强调大学生在育人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对此,高校应立足学情实际创新协同育人形式,带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在师生互动、多元协同中实现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有机融合。

高校应明确大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具体而言,高校应带领党建工作者与思政工作者认同大学生主体地位,明确育人实践中的双主体模式,将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融合的关键着力点,并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制度,充分发挥学生自治委员会、学生会等机构的重要作用,在朋辈效应影响下彰显优秀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学生主体主动学习、自我管理,从学生主体角度实现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有机融合。

高校应创新协同育人具体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高校可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建工作,借助多元化的研学活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党课、情景体验式的思政课等途径创新育人实践,并在具体实践中重视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与学生党性修养的培育,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实践中感悟党史、接受精神熏陶和价值引领,从而在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中实现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

潘志颖(作者为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讲师;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大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路径建构”〈项目编号:22FYHLX012〉的研究成果)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