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打造铸魂育人共同体
2023/08/15 08:08  新华传媒智库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尽管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都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很难真正将“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落实到位。红色资源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品格,是信仰教育的鲜活素材和生动载体。应充分开展馆校合作,打造铸魂育人共同体,让“红色信仰”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以精神世界的充实丰盈构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坚强堡垒。

  深刻认识红色资源的心理育人价值

  提升学生思想格局。以红色资源中典型且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的革命英烈事迹,让学生明白近现代的爱国主义者们是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而毅然舍弃个人利益奔赴革命的,以此鼓励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站位,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强化学生心理建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将红色资源中英雄模范所饱受的磨难作为案例教材,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放大镜”心理,敬仰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让榜样力量直抵心灵,激发奋进力量,强化心理建设。

  增强学生心理自愈能力。红色资源中不仅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以及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也有着丰富的具有感染力和亲和性的红色家风家训,还有完整的自我认知、积极的人际关系、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等优秀的个体心理品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进而提高学生的乐观能力,增强学生心理自愈能力。

  充分运用革命纪念场馆的铸魂育人优势

  触景生情,培养爱国情。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在革命纪念场馆举办的入队、入团、入党、入伍、成人礼等仪式活动具有非常强的教育性。同时,馆藏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培根铸魂、协同育人有着重要作用,能够让学生在参观中触景生情,激发爱国情感。

  化情为意,砥砺强国志。丰富的教育形式是学生教育的生动素材,特别是近年来革命纪念场馆推出沉浸体验式讲解,贴合青少年习惯。利用场馆实景,邀请青少年志愿者以情景再现的演绎方式述说革命事迹,由受教育者升华为宣讲者,有助于学生个体在表演中体悟革命精神,取得内化于心的良好教育效果。

  以意促行,实践报国行。近年来,革命纪念场馆不断集聚学术研究力量,开发馆内系列课程,强化理论研究阐释能力,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科学回答学生心中疑惑,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拉近革命英烈与当代青少年的距离,实现以意促行,激励青少年传承好红色基因,实践报国行。

  持续推进馆校深度融合互补发展

  以用活革命纪念场馆资源为基础,创新红色资源融入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形式。一是依靠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能效。创新利用参观流量等大数据分析手段,提供“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并借鉴市场化管理方法,以产品为抓手,以结果为导向,按产品配置资源、构建团队,提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二是创新社教形式,增加实境体验。充分利用周末亲子游、寒暑假红色研学实践、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境体验中深切感悟革命精神,涵养家国情怀。三是强化研究支撑,开发品牌课程。以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升学术研究在场馆工作中的比重和地位,积极与高校、中小学、社科院所等合作,开发针对中小学的馆校合作课程体系,积极推进送课程、送宣讲、送活动、送展览、送培训等到学校。

  以大思政课守正创新为关键,增强红色资源融入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实效。一是用好校外思政资源,推动校园文化涵育。坚持校内校外联合、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融合,积极引入场馆资源,充分利用红色广播站、抖音号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通过廊道文化建设、论坛讲座、主题班会等各种系列活动,力争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文化浸润。二是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区域特色思政课。按照中小学生的课堂要求和思维习惯,结合校地历史传统、文化渊源、内容特色等寻找合作契合点,并引进革命纪念场馆专家学者作为思政兼职教师,合作开发不同主题的系列课程,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中。三是嵌入课堂教学,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切实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日常教学中引入红色素材,讲好红色故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教学富矿”作用。

  以构建“一体化”机制为保障,提升红色资源融入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水平。要建立完善的馆校合作长效机制,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格局。推动一体化协调机制建设,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常态化、制度化解决问题,推动馆校全方位实践育人一体化。推出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搭建场馆联盟和馆校合作信息平台,协调供需资源。如苏州的“‘家在苏州·e路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站综合服务平台”就形成了“校内校外衔接、网上网下联动、市县双向互动、有效供给需求、全面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尊重各个学段学生认知的差异性基础上,强化一体化育人理念,以育人成效引导课程建设,积极发挥高校教育优势,以设立名师工作室等方式,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培养中小学教师思政队伍,推动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叶玲慧 叶南客 刘志亮(作者分别为南京财经大学实习研究员、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馆员;本文为江苏省社科基金省市协作课题“‘双减’背景下运用红色资源推进中学生信仰教育研究”〈编号:22XZB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红色资源;场馆;革命纪念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