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同频共振
2023/08/11 18:07  
 

课程思政教育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其有效促进本科生艺术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是全面提高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关系,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其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因素,课程思政教育融合艺术知识,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新体系与新模式,在增强学生思政素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价值意蕴:回应政策要求,让课程思政与艺术教育同频共振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当今世界不同的意识形态与中国主流文化发生碰撞,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关键阶段的高校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为当前社会进步的必然。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开始“由理念走向实践,从雏形走向体系,从试点走向全面”。2021年6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切实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艺术知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甄选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基础教学,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主题训练促进课程思政,尤其是专业思政的教学创新实践,使课程思政内化于心。以课程思政为本源、艺术知识教育路径研究为核心、使课程思政外化于行。以“立德树人、守正出新”为指导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

实践观照:赋能实践变革,推动课程思政实践

在课程思政教育融合艺术知识过程中,应聚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国家文化意识和认知能力;体现艺术类知识在课程中的广度、深度和温度,集历史与现实、本土化与国际化、知识性与人文性于一体,与弘扬真善美结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与艺术知识的融合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思政教育,以多样化实践教学安排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并构建教学评估体系,以保障教学质量。

合理挖掘艺术知识与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艺术知识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其本身蕴含一定思政元素,其思维表达、知识体系、所依托的中华文明皆属于思政工作内容,艺术知识能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中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将艺术知识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另外,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课程的育德育人要素,把平时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涉及的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内容梳理出来,并有意识地通过不同方式灌输给学生。

以多样化实践安排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多样化实践教学旨在借助课程思政的丰富内容和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训练。如根据通识艺术理论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采取将课程思政与教学案例、课程实践环节相结合,将课程思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自然融入课程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熟悉掌握艺术历史的各种基本理论知识,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理想信念,具备法律意识;用民族的特色元素、城市人文风情、老字号理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具体实施中,教师通过系统性建设,将教改项目实施、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科竞赛等多维度同步推进,对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学业态的动态分析把控,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活跃要素,着力优化课程,建设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涵盖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等。丰富教学案例库,在艺术史、图案与传统文化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实践,并争取推广扩展到更多课程中。建立学科建设方向,将课题研究成果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组建一支学科团队,从经典优秀案例的剖析学习中掌握具体课程思政融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路径与方法,为该领域后续学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构建教学评估体系保障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质量是构建艺术知识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一环。构建相对成熟的教学评估体系,将教学质量作为重要评估指标,评估内容包括课程思政的目标设计、内容排布、课堂实践等,评价元素多维度,如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与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师生互动表现等,确保获得明确反馈。通过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彰显思政育人功能;行为协作化互动,凝聚思政育人合力;资源信息化获取,提升思政育人效率;评价多维化调整,驱动思政育人不断完善。

课程思政教育是各大高校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课程思政教育与艺术知识有机融合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对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推动作用,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说服力。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通过艺术知识的渗透作为课程思政的价值依托,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是非观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积蓄高素质人才力量,为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谢玮 耿其杨(作者分别为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综合高校艺术专业的路径及模式研究”〈课题编号YZUJX2023-B7〉研究成果)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