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课程建设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2023/08/04 11:02  新华传媒智库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课程建设评价体系构建,一方面需要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全过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基于学科特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与人才培养的突出优势,形成多维多层多元、具体且可操作性强的课程建设评价指标和相应的指标权重,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全面性、规范性。在充分发挥课程建设评价体系问题诊断和过程监测功能的基础上,促使其成为推动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具体而言,课程建设评价体系构建需要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践、课程评价四个维度细化出相应的一级、二级指标和具体建设标准,突出课程特色与价值。

课程定位评价体系建设

课程定位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既需要与人才培养、学科核心价值高度契合,也需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科整体规划。

具体而言,针对课程定位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课程整体规划、课程目标与课程思政。其中,课程整体规划方案需要体现课程建设遵循的基本理念,要将学校使命、愿景融入课程规划方案,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建设需要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课程模式,要基于学校定位、市场需求、技术发展需求、产业转型需求等,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课程建设目标,可参考课程相关的专业认证指标体系,使其具有可量化学习成果,凸显课程目标对人才培养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课程思政是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针对课程建设提出的重要任务。实践中,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相融合,将专业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等相关内容纳入课程建设评价指标。

课程设计评价体系建设

课程设计是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预备阶段,主要关注课程内容、配套设施、教师资源建设、教材资源和教学管理等内容。其中,课程内容是开展教学的关键,包含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学科素养,且各知识点之间应逻辑结构清晰明了、重难点内容突出,可以直观反映相关领域前沿动态、市场需求等,需要与未来就业形成良好衔接。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指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建设水平,如,是否拥有高质量习题库、是否为学生提供慕课等线上学习资源。教师资源建设需要综合考虑课程负责人是否具备丰富的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学校是否拥有一支针对课程建设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中教师的年龄、职称等是否符合课程教育开展要求,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能够支撑学科发展的研究成果等。教材建设评价标准需要指的是教育部门及学校对教材的详细规定,包括教材内容、结构是否符合课程大纲、人才培养要求,是否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是否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严谨性、科学性和完整性等。教学管理评价指标包括教学成绩、学生作品等课程教学资料记录保存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相关教学资料是否能够准确反映课程教学效果,教学管理是否与数字化教育密切联系等。

课程实践评价体系建设

课程实践是课程建设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能够直观反映课程建设成效,包括教学方法、教学主体互动情况。其中,教学方法是课程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现,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方法和行为。针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应重点关注: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是否能够突出课程的重难点内容;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是否能将理论知识、技能学习和知识转化、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教学活动是否能够以案例或具体项目为载体,依托任务式、项目式、案例式等具有探索性、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是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并构建有效的互动、交流、评价机制。

教学主体间的互动情况主要评价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否和谐平等;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课程相关的各类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中;课堂内外是否能够开展促进师生、生生交流的角色扮演、真实情境设计等;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全方位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课程评价评价体系建设

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表现能力,以及学生未来就业的主要支撑是课程建设评价的重点内容。

具体而言,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教学考核评价、课程目标实现状况、教学创新成效、学生成绩评测等。其中,教学考核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是否能够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不断进行优化改革,是否构建出完整的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状况的评价指标,考核方式是否具备多元化特征;终结性评价指结果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为师生优化教学方案提供参考。课程目标实现状况的评价要点在于是否能够生成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与分析报告,并实现评价结果对教学创新改革的指导作用。教学创新成效的评价要点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基于真实场景凸显课程的学习价值,实现课程知识传授和育人的双重功能,能否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课程建设是否具备一定创新性和示范性。学生成绩评价主要考查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包括综合成绩是否能够公平公正地体现学生实力和水平,成绩考核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标准,评价中是否融入了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考核等。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课程建设评价体系建设既要融合一般性评价指标,还要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特点,进一步细化课程建设评价指标和细则,使其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课程建设质量和改进方向。

丁洁琼(作者为南京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

 

标签: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