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地评线】强化系统思维应对极端天气
2023/07/07 10:08  新华报业网  

  数据显示,7月3日成为地球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今年以来,全球各地极端天气现象多发,厄尔尼诺时隔7年卷土重来,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已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安全风险,对生命健康、城市发展、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威胁。我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容易遭受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灾害影响,入汛以来,各地坚持底线思维,全力以赴守安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全省河湖库水位,统筹防洪排涝与灌溉保供,对城市内涝隐患进行排查整改……一项项务实举措,“跑”在了极端天气前头。

  必须看到的是,应对极端天气时,除了要牢牢把握底线思维,还要强化系统思维能力,综合评判极端天气对生产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大中城市而言,强化系统思维能力尤其重要和必要。

  以系统思维应对极端天气,应协同适应、联动共治。气候变化不再是未来的问题,而是当下的考验。现代经济体系复杂程度高,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会超出地区范围,随着国际贸易和产业链层层传导延伸。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应重点关注容易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的产业和行业,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鼓励企业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水平。应对极端天气不单是气象、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不可缺失的环节。

  以系统思维应对极端天气,应主动适应、提高韧性。全球气候不稳定性加剧,百年一遇的气象灾害出现频率提升,需要认真审视现有应急管理方案,优化电力、水源等应急保供措施。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通过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网格化的电网和水利体系,提升城市面对极端天气的韧性。需要提升韧性的还有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的建设改造,比如城市排水系统能否应对短时强降水,车站是否为降温遮挡提供足够空间等。

  以系统思维应对极端天气,应科学适应、顺应自然。极端天气现象反衬出碳减排等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江苏今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建设,无锡锡东新城、苏州高铁新城获批江苏首批“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作出贡献。发挥经济大省、科技大省优势,探索更多节能减排新路径、新场景,将为应对极端天气提供“标本兼治”的江苏方案。

  袁媛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