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新华时论|环境聚才,让“女婿”归心“儿子”安心
2022/11/24 19:59  新华报业网  

  近日,江苏围绕主导产业、青年人才和数字经济,发布了1.3万余个海外人才和博士后需求,展现出强劲的人才吸引力。自去年12月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省各地迅速响应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的动员令,海外引才初见成效。

  与此同时,平衡人才增量与存量的关系,也为建设新时代人才强省提出了新命题。“引来女婿、气走儿子”现象在人才工作中长期存在,指的是一些地方在待遇、评价等方面偏向外来人才,或是重引进、轻培养,导致本地人才流失。今天,尽管我们在人才工作中愈加注重引育并举,但在全国各地争抢人才的背景下,“墙里开花墙外香”仍时有发生。在近期一场座谈会上,记者听到一位负责开发区管委会人才工作的同志反映,南京和西安的某项人才招引政策差别不大,而南京本土的此类人才缺乏政策激励,被引进到西安后能享受更多政策倾斜,流动意愿较强。

  以两座城市为例观察人才流动,若是本地人才只有被引入对方城市才能得到优待,本地“儿”难免想当外地“婿”。同质化引才,不仅无助于人才竞争力的提升,反而会导致本地人才心生不满,“儿子”怨“女婿”。究其原因,不少地方求贤若渴但求才无门,过于依赖政策鼓励、待遇激励,未能平衡“引育用留”各环节,导致人才流动“逐利而行”。此外,各地拿出真金白银,本意是吸引顶尖人才和团队,但在具体工作中,“攀高结贵”的思维依然存在,重“四唯”看“帽子”等现象屡禁不绝;重政府主导轻用人需要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此一来,引才效率打了折扣,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也往往不及预期。

  政策引才,更需环境聚才。平衡引与育,维系用与留,要以系统思维统筹协调,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将人才磁场建立在更多元、更坚固的基石之上。须看到,待遇是人才的重要关注点,但不是唯一关注点,有时甚至不是最核心关注点。越是顶尖的外来人才,越注重自身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前景,对落户地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等均有较高要求。同样,从本地人才的角度来看,当地科创平台、研发平台等人才载体越强,自身成功的机会就越多,长期吸引力就越大。可见,在人才工作中,应把工作重心和宣传重点更多放在重大载体平台的建设应用上,以“平台竞争”取代单纯的“政策比拼”,用干事创业的舞台提高各类人才的归属感。

  人才环境是综合指标,还包括人才成长培养机制、人才服务环境等,涵盖面广,专业性强。各地应遵循市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做到“总揽”但不“包揽”,积极引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才共同推动人才事业发展,让人才无论“土洋”“内外”“儿婿”,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沃土,让江苏真正成为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热土。江苏省园区经济特征明显,科教人才优势显著,有责任、也有条件在人才工作中展现更大作为。我们既要保持人才政策吸引力,又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主动走出人才竞争同质化、内耗式的“怪圈”,更好地肩负起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责任,为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江苏贡献。

  (袁媛)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