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双向奔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2022/09/09 16:31  新华报业网  

  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对同学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祝福。“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树立了鲜明的导向,激励更多师范生坚定信念,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放飞青春梦想、展现青春担当,与那里的孩子们来一场点亮人生梦想的“双向奔赴”。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渴望着优秀的青年教师。近年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校硬件建设成效显著,但软件建设尤其是“人”的建设任重道远,教师队伍补充难、质量不高,英语、科学及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制约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我国教育公平的深入推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人生公平的起点,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需要一批又一批师范生愿做“春泥”,为祖国的花朵提供滋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值得欣慰的是,在以“优师计划”为代表的顶层设计下,越来越多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孩子迎来了他们的“知心哥哥”“知心姐姐”。从推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到推进“国培计划”,再到逐步落实乡村教师待遇,喜人变化鼓舞着师范毕业生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点亮广袤乡野,温暖菁菁校园。他们用智慧和温暖,成为了孩子们观察外面世界的“望远镜”,激励孩子们燃起学习改变命运的斗志决心,点亮了一颗颗稚嫩淳朴的幼小心灵。

  这是一场见证历史的“双向奔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国土广袤、物产丰富、文化深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大支持力度,激活当地的发展潜力。发展与振兴的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教育的滋养力量下,在有志青年与当地孩童的“双向奔赴”中,共同富裕之路走得更扎实,成果更丰富。让千万偏远地区的孩童享受更优质的教育,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世人看到中国人“四个自信”的坚实注脚。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场“双向奔赴”,本身就是撼动人心的灵魂选择。从坚守大山40余年的张桂梅身上,人们看到了纯粹的心灵,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振兴的希望。今天,更多青年“张桂梅们”选择用最好的年华来点燃乡村孩子的希望和梦想,这也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创造历史的接力赛,书写下无悔的青春华章。

  “双向奔赴”的“点亮者”们,也拥有光。这束光,来自不断改善的生活工作条件,来自见证学生成长的喜悦,来自人生价值的实现。时代在呼唤,人民在期盼,新生代乡村教师兼备师德与师能,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他们秉持现代教育理念,是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践行者;他们厚植乡土情怀,是乡村教育事业的担当者;他们传承乡村文化,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引领者;他们创新乡土课程,是乡村优质教育的促进者。新时代的乡村教师,不仅是一份光荣的职业,更是乡村振兴、民族复兴路上不可缺少的基石力量,将感召一代又一代青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拿起“双向奔赴”的接力棒。

  (袁媛)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