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观潮 > 正文
江东时评 | 应对暴雨尤需堵牢“针尖上的窟窿”
2020/06/15 21:20  新华报业网  

  “梅姑娘”发威,首轮降雨来势汹汹,第二轮强降雨已在路上。全省各地迅速启动防汛排涝应急响应,南京提前部署防汛工作,“一点一案”对城市主要易积淹水点逐一制定应急措施;南通迅速切换至防汛排涝模式,全力降低河道水位;镇江多名市政人员在易积水点连夜值守,应急抢险人员24小时在岗待命……应该说,各地的应对措施是科学得当、有备有序的。

  大雨之中,不乏温情涌现。在南京雨花台区蓝筹谷小区,一位六旬大妈突发心脏病,正在附近排涝的消防员蹚水跑来救援,消防联手警方开展生命接力;孩子9点考试赶不上了,家长向南京交警五大队发起求助,民警随即驾摩托车将其送到学校……这些坚守岗位的一线民警、消防队员、城管队员,成为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一场暴雨,既检验着城市的社会治理成效和应急排险能力,也显现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成色。

  但不得不说,暴雨还是在一些城市捅出了“窟窿”。以南京为例,城区道路积水严重,堵车堵得“万紫千红”,严重影响市民出行与工作;水关桥道路被淹,多处窨井喷水;古雄隧道积水严重,已有车辆损毁;板桥及周边地区大面积导致断电,等等。显然,城市体量快速增长和城市规划相对落后的既有矛盾,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平素光鲜亮丽的城市,在暴雨冲刷之下,还是略显狼狈。城市何时才能摆脱如此弱不禁“雨”的尴尬?在纷繁复杂的诸多城市管理环节,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又应在哪里发力?无论是对城市决策者还是建设者、管理者,这都是一道难以回避的现实考题。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针对疫情防控的讲话,在暴雨肆虐的当下,颇具警示意义。一个“针尖大的窟窿”就能漏过斗大的风,可见其威力之巨。这样的“小窟窿”多了,就会发展成一个个的“大窟窿”,城市就会千疮百孔、凌乱不堪;只有堵牢这一个个“针尖大的窟窿”,才能筑牢城市安全的“防火墙”,不让“大雨把整座城市倾倒”的浪漫歌词成为可怕的现实。

  补上“窟窿”,先要寻到破口之处,继而穿针引线。应该说,我们过去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并非不够重视,也不缺少投入,但的确有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不当决策,有一些“花了钱派不上用场”盲目决策,也有一些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滞后决策。暴雨之外的日常之中,其实“针尖大的窟窿”还有很多,比如,为什么一条好好的大马路总是过不了多久就要挖了建,建了挖?老旧小区整治,功能提升是不是应该更重于外表出新?等等。用什么萝卜填什么坑,城市决策者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术”。

  未雨且当绸缪,何况大雨已至。上周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明确指出,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局部地区正在发生洪涝灾害。而本周,江苏将成为全国降雨中心。这不由得我们不提高警惕,必须以“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忧患意识,和在疫情防控中得到检验和历练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成功经验,为接下来的暴雨“大考”做好万全准备。期待大雨过后,能够少一些侥幸,多一些实干;少一些“窟窿”,多一些“风景”。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