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观潮 > 正文
垃圾分类,该强制还是该引导?
2019/06/03 20:34  新华报业网  袁媛 杨丽  

  

  近日,据媒体报道,北京将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并逐步实现全覆盖。垃圾分类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把这件事做好,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把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做好,不是易事。垃圾分类鼓励引导多年,但是成效不明显。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是应继续加强引导,还是应强制推行,引发热议。

  为了好习惯,强制又何妨

  

  袁媛/文

  北京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引发高度关注。有观点质疑,垃圾分类是好事,但强制分类是否过于武断?应看到的是,“强制”这个词虽然容易让人产生消极联想,但评说强制垃圾分类好不好,关键应看两点:紧迫性和必要性。

  今天,垃圾围城成为困扰全球大城市的难题,具体现象包括垃圾填埋场侵占土地、垃圾造成长期污染、垃圾焚烧厂被周边居民抵制等。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离不开垃圾分类。妥善分类,能有效减少源头垃圾总量,防止有害垃圾被不当处理,确保被焚烧处理的垃圾无公害。理想的垃圾处理方式,应是从源头就做好分类,但目前源头正确分类率太低,二次分拣倚重比例过高,导致垃圾分类效率低、费用高。今天的城市体量在不断扩大,但环境容量却极为有限,人人都能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是解决城市垃圾困境的关键之举,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从必要性看,强制垃圾分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北京早在1957年就率先提出垃圾分类理念,1996年,北京就推出了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调查显示,北京居民对生活垃圾“四分类”知晓率达到了80%,但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对厨余垃圾的准确投放率仅有2成。知易行难,20年的宣传、引导并未形成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局面,缺乏“硬手段”,只靠“软约束”很难让人做到知行合一。毕竟,在选择如何完成一件日常事物时,相当多数人倾向于“方便”而不是“高尚”,既然正向激励效果不明显,那么只能采取制度倒逼的手段。从日本、新加坡等国的经验来看,强制的处罚措施,也是确保垃圾分类高效完成的必须条件,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还真不能完全指望自觉。正面宣传引导的覆盖率很难保障,总有一些人对公益性质的事情无感,觉得这些为子孙计的事情跟自己无关。对这些人来说,适当的惩罚手段是确保他们正视垃圾分类的唯一选择。同时,用强制手段确保垃圾分类无死角,能有效防止少数不守规矩者肆意妄为,防止错误示范带来的“破窗效应”。

  我们倡导绿色出行,但不会强制绿色出行;我们倡导志愿服务,但不会强制志愿服务。之所以不强制,是因为比起带来的益处,强制手段会产生更为明显的反作用。但垃圾分类不一样,在垃圾围城成为现实困境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全民行动起来,每个人都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万事开头难,好习惯的养成必定要付出一定代价,为了清洁的城市、友好的生态,强制垃圾分类又何妨?

  还需细化引导,做好服务

  

  杨丽/文

  垃圾分类是环保理念问题,需要建章立制,但关键还需要加强引导,调动广大居民自觉参与其中。

  国内垃圾分类鼓励引导了那么多年,效果不佳是事实,可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垃圾分类引导做得还不够细、不够实。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绝大多数居民知道应该进行垃圾分类,主要问题在于目前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不高、垃圾分类准确率还比较低。造成这种尴尬局面,主要是因为广大居民没有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知识。比如,一项调查中,有一半人认为香菇干是干垃圾,一半人认为是湿垃圾,垃圾分类还处于靠猜状态,凭个人感觉处理垃圾。要切实解决居民垃圾分类“知易行难”的问题,重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和正确率。

  信息公开,是调动居民参与的首要前提。比如,日本东京都新宿区政府通过其官方网站详尽公布有关该区垃圾分类和投放方法、垃圾收集与处理流程以及垃圾排放量变化等信息。将每种垃圾的分类与投放方式说清楚,居民才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将每天排放的垃圾量以及垃圾处理所需经费、造成的问题等信息告诉居民,让居民明白自己对环保做出的贡献以及还存在哪些不足,才能让他们对垃圾问题有更客观的认识。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还要开展广泛的互动交流活动,让居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垃圾问题讨论,才能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响应。

  越简单,越便民,才会有更多居民愿意参与。一些地区将生活垃圾分为“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等多种类型。不过,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七成的受访居民认为生活垃圾应当分为三类及三类以下,易于操作。要增强垃圾分类的约束力和准确率,一个重要前提是降低分类投放难度,让垃圾分类更简单、更可行。同时,引导居民垃圾分类还要考虑特殊群体的需求。比如,针对特殊困难家庭,提供上门回收垃圾服务;针对老年群体,需要更多的耐心细致讲解,等等。做好细节安排,才能帮助每一位居民都提升垃圾分类的意识。

  鼓励垃圾分类,不妨来点小奖励。在德国等国家,玻璃瓶退还给超市,每个瓶子大概可以换0.15-0.25欧元。在德国超市里,1升牛奶标价为0.99欧元。几个瓶子就可以换购牛奶,这样的垃圾分类回收,居民怎会没有动力?在国内,镇江句容等地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奖励,也是提高居民积极性的有效做法。奖励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段,最终还是希望最大限度凝聚居民共识,让垃圾分类这件最难推广的小事,变为每位居民的行动自觉。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