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点评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 | 在“引才竞争”中找准比较优势
2022/07/13 10:26  新华报业网  

  日前,上海发布最新落户政策,明确“双一流”高校或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相应条件即可落户。放宽落户政策的城市还有杭州、武汉、大连等城市。苏州更是旗帜鲜明喊出打造“归国人才首选城市”口号,“你只需要一个背包、你只管奋勇向前,其他‘包在苏州身上’!”有舆论称,以长三角城市为代表,新一轮“引才竞争”已悄然开启。

  “人才密度”决定“创新浓度”,今天的人才流向哪里,改变的是城市未来的格局和位次。如火如荼的人才竞争提醒我们,无论是一线二线还是中小城市,要时刻保持人才的“匮乏感”和发展的“危机感”。梳理一下各类政策,落户门槛降低、优惠幅度加码等“常规”手段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有多大?下一步留给城市的政策空间又有多大?回答这些问题,还需深入思考。

  受多种因素影响,现今不少求职者的观念已经发生变化。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转变“宁要大城床,不要小城房”的执念,不再一窝蜂涌向大城市,二线城市和小城镇迎来人才“回流”潮;在GDP排名等指标之外,很多人更看重收入与物价、房价等“性价比”,以及宜居性、文化范等,甚至有人因为一个奶茶品牌、一座主题公园而选择一座城市。此外,受到疫情影响,“离家远近”又变成很多人的考量因素。面对这些变化,城市怎么吸引人、吸引哪些人,也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如果拿不出独特的、具有差异化和辨识度的政策,不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找准比较优势,必须明确城市发展之“要”,彰显城市需求之“特”。其中,“产业优势”是“硬杠杠”。人才发展的基础是产业,产业与人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同城市有自己的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寻找与自身产业发展相互成就、适配度高的人才,与其他城市形成“错位竞争”,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环境优势”是“软实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重视“体验”哪座城市治理水平高、营商环境好、对外美誉度高,就更容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硬杠杠”和“软实力”相得益彰,城市引人就能胜人一筹。

  找准比较优势,要有打好“时间差”的智慧。新的毕业季,也是招引人才的重要契机。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新高,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在当前形势下“逆周期”引才揽才,既是促进就业创业、为国家分忧、为人才解难的担当之为,也是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考量的现实之策。引才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潜绩”,拿出实打实的用心和诚意,把各项工作想在前头、做在前头,储备“提前量”,对城市发展和人才成长来说可谓双赢之举。

  城市对人才“求之若渴”,吸引人才的决心和力度越来越大,这是好事,但做好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更加重要。一座深谋远虑的城市,人才和人口两个都要,缺一不可,既要吸引人才,也要吸引人口。不少城市包括县城在引才育才过程中盲目强调某些因素,比如过度追求学历,实在没必要。只有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得到充分发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加广阔。

  (陈立民)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