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点评 > 正文
温度快评 | 城乡规划建设莫忘野生动物需求
2022/03/29 22:28  交汇点新闻  

  近年,野猪侵害农田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惹人关注。野生动物与农民的“土地之争”,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野生动物需求长期被忽视。地球上不仅生活着人类,也生活着野生动物。人类在规划建设生活、工作场所时,不应仅从自己的经济社会需求出发,还应想到“动物邻居”的需求,这样才能与之长久地和谐共生,生态也才能持续向好。

  更多地关注野生动物需求,也能从“三有动物”具体内涵的变化看出态度和温度。“三有动物”从原来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调整为现在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强调大自然的需求,淡化人类需求,前置生态本身重要性。

  野猪和农田土地之争“白热化”,农民很“受伤”,一年到头辛苦种植的庄家收不上来,产量锐减。野猪其实也很“懵圈”、挺“委屈”,山上没得吃,只能开拓“食堂”。

  野猪下山觅食,一部分原因是其种群本身的特质——繁殖力强,杂食动物生存力强。但更大一部分责任应属于人类,人类不断“搬近”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城市越来越大,农民开荒面积越来越大,越来越靠近野生动物,“逼走”对生态要求较高的野生动物,导致野猪缺乏应有的天敌,例如老一辈南京人能见到的狼,它们是食物链闭环中的重要一环。人类的“搬近”也导致野生动物觅食空间缩小,逼得它们不得下山觅食。

  与其责怪、驱赶进入人类视野的野生动物,作为在二者相处中更能发挥自主能动性的人类,应该多一些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在城乡规划建设环节,多建设一些能够满足野生动物需求的贴心设置。

  从全局而言,城乡生态廊道功能赋予方面,应向野生动物多一点倾斜。随着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体量越来越大,一定程度阻隔野生动物连通通道,令它们的栖息地分割成一块块闭塞空间,城市建设生态廊道时考虑到野生动物的迁徙需求很有必要。目前,还有不少城市生态廊道以人类出游需求为主导,其规划建设者亟需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城乡建设中的一些小细节也能极大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度,例如,为保障候鸟迁徙,深圳湾提前1小时关闭景观照明,用灿烂夜景换候鸟迁徙一路顺利。再比如,青蛙是农田生态重要一员,但大农场、机械化作业令农田间多了不少宽阔或深度过大的沟渠,上海专门打造青蛙专属道路,让青蛙跳跃“不犯难”。这些有趣又贴心的设计,皆因规划建设时就想到野生动物也有生存生活需求。

  (刘春)

标签:
责编:华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