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通 > 要闻 > 正文
南通:农技创新,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1/07/15 20:03  南通网  

  “新农人”,退伍“老兵”登台

  返乡入乡留乡创新创业,“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代言人”,带动了理念创新、技术回归和资金回流。双创大赛的参赛人员身份数据表明,江海大地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返乡老兵是其中的“台柱子”。

  7月13日,“430”风灾过后,通州湾示范区永平村,“阳光玫瑰”葡萄绽放新绿,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省、部优秀家庭农场 、“老兵情怀”农场主人季华,以一个退伍老兵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地用汗水和泪水,继续给南京、上海及南通等地市民酿造甜蜜。

  7年前,季华是上海友井化工、南通蜥王建材的老板。24年前,他是立三等功一次、年年获嘉奖的退伍返乡老兵。无论是老兵还是老板,他最乐意当的还是起早摸黑的新农人。

  老兵情怀农场占地490亩,是集有机种养殖、个性化定养、农耕文化科普、家庭宅配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有机农场,其中主要种植项目——葡萄中的“爱马仕”“阳光玫瑰”。季华自主研发培育新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培育系统,成功实现每串葡萄的颗粒在60到80粒,总重量1.5到2斤,亩产2500斤,售价50元/斤以上。

  如皋“种菜王”、金旺家庭农场场主王小龙,也是退伍老兵。通过香椿异地差温促成栽培技术,他使香椿提前上市20天,效益与本地栽培相比增加两倍以上。他介绍,具体技术为本地育苗、异地栽培、回运栽培、元旦上市,充分满足人们对应时蔬菜要求。在他的农场,类似反季特色蔬菜品种有20多个。在“430”风灾大棚被毁一半后,他又跨业搞起乡村旅游,种下百亩葵花,迎来众多客家。

  新成果,放大资源效益

  农业科技成果,是深度挖掘、放大桑蚕资源效益的“倍增器”。农业农村局产业处处长吴九林介绍,中丝鑫源生物科技公司,依托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苏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紧密合作,集成桑叶茶活性成分定向富集和生物转化技术,以及桑黄栽培,桑黄、蛹虫草、雄蚕蛾低温提取技术等,开发蚕桑系列养生食品,产生纺织主业、保健副业联动效应。

  我国蚕桑资源丰富,蚕桑保健功效已经为人所知,开发桑叶保健食品、蚕桑资源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如何采用先进技术,除去桑叶中生物碱,制成桑绿茶和桑红茶,怎样配置系列酒,并制定桑茶、桑叶红茶和蛹虫草酒企业标准,中丝鑫源领先一步。

  桑叶茶,选用中国农科院蚕研所与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培育的“茶桑一号”特殊品种。系列酒,依托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获得《一种超微丝素粉的制备方法》《酶促转化桑叶黄酮制备桑叶饮料的方法》两项专利。鑫缘大健康园,获评省级工业旅游区。

  新成果,更让秸秆物料变废为宝。如东县祥胜秸秆能源化专业合作社朱君骏,携秸秆纤维、秸秆粉生产加工项目参赛,备受关注。“我们与科研院所合作,专业生产秸秆纤维、秸秆粉,完全适用纤维板材加工、边坡绿化、土壤改良等,创造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目前,该社已投资生产线4条,仓库1500平方米,新建堆场3500平方米,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年消耗稻麦秸秆1.8万吨,营收1000余万元。

  新技术,蔬菜禽蛋转型高品质

  除粮食作物外,蔬菜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广的农作物,面对市场开放、菜源扩大、品种增多、品质趋高的新要求,蔬菜总量呈结构性、区域性和季节性过剩,媒体呼吁“救救菜农”等社会事件时有发生。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孙刚认为,蔬菜生产由数量向质量转型,是蔬菜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

  位于海门常乐镇振复村的百卡弗水培蔬菜生产基地,以合计19000平方米智能温室的规模,实施营养液膜技术,成为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等蔬菜供应商。

  “水培就是利用水作为载体进行作物的栽培,在以色列、荷兰等国发展迅猛。”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陈昌军认为,“百卡弗水培蔬菜生产基地设施投资相对较少,易于自动化管理、标准化操作,可以很好地控制病虫害,基本不用农药,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导向意义。”

  水源主要来自雨水收集,天然安全,配合国外进口肥料,作为营养液;自动施肥机、过滤系统、消毒系统,确保营养液的安全可靠;所有塑料管件都符合给水管件要求,罗马生菜、西班牙生菜、罗莎红、罗沙绿等沙拉菜原料,以平均每批25至40天、每年9批、约400吨的速度和规模,涌入京沪。

  农业新技术如水银泻地,无所不在。鹿鹿通食品鸡蛋蒸煮流水线智能自动化项目,使用水量、加热水温度、鸡蛋大小识别、电机阻值系数15个传感系统,随时把设备内的水温度、鸡蛋熟化度等相关数据传给电脑,电脑分析传回数据,根据客户对鸡蛋蛋黄熟化的需求设定参数,从而驱动加热系统、运转系统和冷却系统,达到最佳。茶叶蛋、白煮蛋、虎皮溏心蛋、卤蛋、溏心蛋等应有尽有,为占领华东、华北、华南地区市场提供大数据支撑。

  新模式,从“塘口”到“舌尖”

  13日下午3时,装载着3万公斤黑鱼的水产运输车,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苏弘玖水产有限公司物流中转基地出发,直奔上海、苏州等地,连夜批发给水产零售商,第二天中午便可端上餐桌。

  “黑鱼日销量最多的一天达到50多吨,得益于新模式应用。”弘玖水产董事长范存国参赛,以“闭环”全产业链模式赢得好评。从苗种繁殖、培育、成鱼养殖以及产前的苗种、饲料配供;产中的技术服务、金融担保服务;产后的产品销售服务,以及活鱼(鱼片)深加工,生鲜配送连锁服务,该司实现了产业链完全“闭环”的产业化,从而构建了国内唯一的从“塘口”到“舌尖”的黑鱼全产业链体系。

  “兜底式”产业“共体”运行模式,“公司+基地+银行+农户”,公司建基地筑巢引凤,农户进园区承包养殖,公司充当养殖户的渔需配供、生产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服务公司、金融服务、养殖保险。公司为养殖户提供借贷担保,解决养殖户的成本投资困难问题,2019年该产品授信额度3200万元,实际放贷2650万元,2020年授信额度增至5000万元。

  “无中间环节”的养殖投入品直供模式,苗种、饲料全部自建自产,直供养殖户,最优化保障供应。“五统一”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即统一技术标准、原材料供应、规范投入品使用、产品销售、质量标准,保障了养殖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最大限度地缩小了产业的“负面清单”,让百姓吃得舒心,让政府管得放心。目前,公司黑鱼产品已经销售到长三角、珠三角的30多个大中城市,销售触角辐射全国25个省市区。在主销区各大中型农贸批发市场建立了40多个大中型批发网点,与安井食品、叮咚买菜、和府捞面等大型供应链企业及餐饮连锁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一条黑鱼,畅游中国年收15亿!

  孙刚表示,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围绕农业双创人才培育、农业新品种引选、新技术研发、新装备制造、新模式探索、新成果应用,农业农村系统各部门,将不断培育农业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农业科技新高地,为乡村振兴战略赋能。通讯员 缪栋 雨琪 记者 施晔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