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产业援疆为伊犁河谷注入“造血”基因
2019/05/15 15:19  

  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联合相关部门在江苏举办“塞外江南美丽伊犁”推广周活动

  2016年12月,江苏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肩负江苏省委、省政府重托,来到新疆伊犁,接续开展援疆各项工作。他们牢记使命、担当实干,奋力书写新的援疆答卷,把“援疆”这两个承载着深刻含义的字眼镌刻在伊犁河谷广袤的大地之上。

  天山脚下波涛滚滚的伊犁河、浩浩荡荡奔腾入海的扬子江,见证着江苏援疆干部人才与伊犁各族干部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合力谱写发展篇章。共同发展、团结进步的种子,在苏伊两地各族群众的携手灌溉之下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新疆中超新能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是以新能源电缆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的江苏援疆企业。2018年9月18日,记者在该公司生产车间看到,艾力西力艾孜哈尔正在一台机器前教授徒弟操作手法。来自霍城县兰干乡中心村、现担任机长的艾力西力艾孜哈尔是第一批进入该公司的员工,带过3个徒弟。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在江苏省江阴市对口支援霍城县前方工作组的大力推动下,公司二期工程即将上马,还将为霍城县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产业既是发展之本,更是就业之源。大力发展就业产业,不仅是改善受援地民生的当务之急,更是实现伊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一带一路”建设,给新疆大地带来的变化并非只有“节点”和“通道”。起始于1997年的江苏对口援伊工作,敏锐地捕捉到伊犁独特的地缘优势,提出了“产业援疆”这一高屋建瓴的着力点。

  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大幕开启,不同以往。能否实现当地经济跨越式发展,取决于“造血”和“输血”的关系。这就要求援疆工作突破以往模式,实现软件和硬件齐上阵、“输血”和“造血”齐头并进的立体援疆,使受援地从根本上增强“造血”机能。产业援疆,成为了破题之钥,必将给伊犁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把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拓展苏伊两地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空间,加快打造一园多区模式的伊犁(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园,设立60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组织开展百余场招商活动,协助建立内地招商点,推动东部省份以纺织服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受援地转移,实现签约项目258个,协议投资306亿元,其中落地181个,增加就业岗位19300多个。

  为了帮助受援地纺织服装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江苏省南通市对口支援伊宁县前方工作组“筑巢引凤”,建设伊宁县轻纺产业区,已建成家纺服装产业园一期5万平方米15栋标准化厂房,8家企业入驻,吸纳4000多名各族群众就业。江苏省徐州市对口支援奎屯市前方工作组支持江苏金昇、天虹等企业技改升级,实现年产纺纱132.65万锭,带动4890多名群众就业。

  江苏援伊指挥部还着力提高受援地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牧民增收。江苏省盐城市对口支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前方工作组引进推广稻蟹共作、龙虾养殖等新技术,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江苏省泰州市对口支援昭苏县前方工作组在昭苏县大力推广效益好的中药材种植,支持郁金香种球培育,帮助拓展马产业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江苏援伊指挥部连续两年组织受援地100多家企业参加“亚欧博览会”“江苏农洽会”“西洽会”等大型展会,各工作组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实现签约项目100多个,金额近50亿元。同时,加强农超对接、电商合作和农产品购销合作,建立南京市雁南莊新疆伊犁农牧产品体验展销中心、伊犁特色农产品(连云港)展销中心、南京江宁新疆特色产品智能无人超市、巩留采购联盟+第三方服务商+张家港销售联盟等O2O合作销售模式,推动伊犁农业龙头企业精准对接金鹰、苏果超市,支持受援地名优特农副产品进入江苏市场。

  

  武进援疆工作组联合武进区政府和江苏武进碳元科技有限公司,在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举办援疆专场招聘会,1690余名群众到场选择岗位,达成就业意向263人

  自汉代江苏细君、解忧公主远嫁乌孙,苏伊两地就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在新形势下,江苏援伊工作历经了20多个春秋,伊犁已经成为“江苏人在远方的家”。不只是纺织服装产业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上有源源不断的江苏力量,江苏援伊还安排1600万元,支持开通伊宁—上海、天津、喀什等10条旅游新航线;投入援疆资金帮助建设旅游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合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农牧民灵活就业、增加收入;在全国重点城市开展宣传推介活动200余场,在江苏13个地级市集中开展“塞外江南”旅游推广周活动;开展“十万江苏人游伊犁”活动,2017年组织各类赴疆旅游包机团105架次、旅游专列21列,江苏游客30万人次游伊犁和兵团四师、七师,2018年突破60万人次。

  为了促进受援地富余劳动力往内地转移就业,江苏援伊指挥部精准确定转移人员,精准落实就业岗位,精准跟进服务管理,以长期稳定就业为导向,输出一人、培训一人,加大转移人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常识以及“订单式”岗位技能等培训力度,努力形成“出得去、稳得住、管理好、能致富”的长效机制。目前,已成功转移3000多名富余劳动力到江苏等内地企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0多人。

  盐城工作组先后组织6批381名少数民族群众到江苏阜宁经济开发区就业,并设立“察布查尔县转移就业基地”和“察布查尔车间”。江宁区工作组协助打造江宁—特克斯“劳务输出合作基地”和“转移就业培训基地”,计划3年转移1000名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常州市武进区今创集团专门拿出一幢楼,方便40名尼勒克县转移就业人员集中居住,并每人每月发放4500元实习工资,为他们安心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者单位:伊犁日报

标签:
责编:韩雅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