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小生李晓旭的李白跃然金陵舞台
2020/09/09 14:46  中国江苏网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9月8日晚,由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的原创诗韵越剧《凤凰台》在南京市文化馆大剧场登台首演。越剧毕派小生李晓旭所诠释出的与大唐共命运又于诗词中得永生的李白跃然舞台之上,令全场观众唏嘘不已。

  “用越剧讲好南京故事”,继大获好评的《乌衣巷》之后,南京市越剧团原班人马再次携手国家一级导演翁国生、国家一级编剧罗周,合作了“金陵三部曲”的第二部——原创诗韵越剧《凤凰台》。该剧首次将李白作为主角搬上越剧舞台,从李白当年在南京留下的那首《登金陵凤凰台》出发,讲述了在大唐兴衰成败的背景下,李白跌宕起伏的人生和爱情故事。《凤凰台》虚构了李白在南京的故事,而舞台上也诗意地呈现了众多南京元素,空灵、唯美、典雅、大气,凸显六朝古都、金陵古韵的风范和意境。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李白,越剧小生李晓旭是如何将这位世人皆知的诗仙塑造在越剧舞台上呢?记者对她进行专访。“我先要自己去触碰李白的灵魂。”李晓旭说,“每个人心中的李白总会有一个共性,我一直在寻找这种共性并把它展现出来。在这个戏中,既要体会李白的自由奔放,也要感受到他心中对爱情的那份细腻,那份因为心高气傲、碍于现实的犹豫和徘徊,和玉真公主之间的碰撞、纠结。”

  《凤凰台》一剧几乎涵盖了李白的一生,李晓旭要从风流飘逸的青年李白一路演到垂垂老矣的暮年,这是她首次尝试跨度如此大的角色,随着情节的进展,不同年龄、境遇不同,唱腔、念白、身段都有所不同。开场,李白与孟浩然泛舟江上游金陵,吟诗作对。忽听闻余音袅袅的琵琶声,李白为一睹琴声主人的芳容,亲自划桨循声追去,李晓旭身着一袭蓝袍乘舟前行,随着汹涌江水起起伏伏,英姿绰约,潇洒不羁。到了第三场《断水》,台上的李白已然有了一种历经世事踌躇满怀的中年男人味道。

  从小生到小官生,甚至到最后偏向老生,表演行当跨度如此之大,李晓旭深感挑战和压力:“开始会有迷失,我总认为诗人是飘逸的、有仙气的,所以从头到尾都带着这种飘逸感。直到有一次我观看工作录像,看到第四场发现不对,诗人已经年迈,多了人生阅历带来的沧桑感,少了初生牛犊的狂傲,我的表演感觉没到。”

  团长杨庆锦和师父石小梅一语惊醒了她:“这时的李白已经戴胡子了呀!”李晓旭突然明白,此时再用满场飞扬的小生惯常表演方式显然很不恰当。于是在团长和师父的建议下,她开始做减法。“第三场开始,我在身段表演上褪去了风流小生的味道,嗓音声线的处理上也加了一些浑厚低沉。尤其第四场,大唐由盛转衰,李白也近暮年,这段当中的唱腔板式加入了很多变化。身段上从台步到醉中剑舞,甚至小到捋胡子的动作都反复斟酌,精心设计。力求通过更加内化的表演,去感染和打动观众。”

  戏中,李白生性不羁,仕途上,他胸怀抱负,但不屑逢须拍马;感情上,他情定玉真,却不愿依附于玉真的公主身份。前半生,他浪漫自由,充满棱角;后半生,他历经失败颓废,最终寻回自我,豁然开朗。“公主点醒了李白,他突然明白自己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多年来创作的数百首诗词。诗中有爱,有阳光,有浪漫,可以带给每个人色彩,慰籍每个孤独无助的心灵。李白因为自己的诗而升华,获得永生。”

  李晓旭表示,编剧巧妙地把李白和越剧擅长演绎的才子佳人联系起来,剧中既有爱情,又不完全流于爱情,剧情最后所体现的恰是一种文化自信,“李白的诗句可传于百代之后、万家之中,而诗中蕴含着的民族精神,将通过戏曲舞台的演绎活化起来。这就是《凤凰台》这个戏的创新所在,更是我们南京市越剧团对于戏曲创新的一贯坚持,新创剧目会体现出大爱之美和对文化的传承。”

标签:
责编:孙亚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