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他们眼中的1937 | 公祭日漫画打动南京这位爆款编剧,四年酝酿出《宁生》
2022/12/11 19:00  紫牛新闻  

  12月13日上午10时,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会场)举行国家公祭仪式。这段承载着“城市之殇”“民族之恸”的记忆,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家公祭日前夕,记者听他们讲述传承这段历史记忆的故事。杨筱艳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英语老师,她也是成果颇丰的南京作家、编剧。最近,她刚完成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儿童小说《宁生》即将付梓。她忙于最新长篇的间隙,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专访。

  不仅是爆款剧编剧,

  更愿意用文学讲述历史

  杨筱艳是英美文学专业出身,陆续出版不少部翻译作品。开始文学创作,源于 2006 年在南师大读教育硕士时,教育叙事课的结课作业。要求把教育案例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由此,杨筱艳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孩子的短篇小说,陆续结集出版。从“五年级四班”系列到“勇敢成长”系列,不仅拍成了电影,也让她在儿童文学领域崭露头角。由杨筱艳改编为电影剧本《孩子那些事儿》,导演王竞执导,获二十八届金鸡奖的最佳编剧奖提名。

  儿童文学到人的文学,她把笔触伸向都市话题、家族历史等更广阔的人生。记录平民历史、写小人物的同时,她的新书也开始深入研究城市历史。在她看来,“我在创作上没有特别多的条条框框,但任何人物在社会历史背景下才是鲜活的,才是有逻辑的。”

  近年来,杨筱艳的创作实力备受业界关注,化身编剧“未夕”,作品陆续受到包括正午阳光在内的多家影视公司的青睐。参与编剧的《山海情》、原著小说被改编成《乔家的儿女》,都是荧屏爆款,接下来还有《人生·路遥》《以子之名》等多部热门剧将与观众见面。12月10日,央视举办2023年电视剧片单发布活动,由陈晓、李沁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人生·路遥》亮相,该剧呈现真实有力、励志普世的青年群像,被指有《人世间》的爆款之姿。

  担任热门剧的编剧,杨筱艳不仅勇于挑战跨界领域,会花很多时间做案头工作。她告诉记者,接下《山海情》时没有剧情大纲,前期资料就有80 万字。当然成功编剧的秘诀,还在于耐得住“痛苦”的反复修改和打磨。

  在杨筱艳的创作中,还有一块非常看重的领域。儿子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送他上辅导班,偶然在区图书馆看到很多地方志,接触到南京大屠杀史料。后来就有意识地每周去看。“最早看的是徐志耕老师的、朱成山老师的书,后来看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历史《被改变的人生》,我感到内心特别震撼。”联想到外公外婆的亲身经历,点燃了她的创作冲动。

  历经6年文献研究,以及笔耕不辍,她体会到,“史料的东西比创作更惊心动魄,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口述历史。我觉得它有一种别的文献资料没有办法代替的魅力,就是它关乎个体,正是这样无数的个体构成了历史。”杨筱艳说,“《魏特林日记》看了很多遍,大屠杀纪念馆也去了很多次。第一次去的时候,吓坏了,门口排队的队伍一直蜿蜒到街上。你会发现这座城市不一样的地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了许多人到南京必去的地方。很多妈妈带着孩子去看,学生也结伴而来。很期待将来能有一部重磅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去反映这段历史。我觉得,不管有没有震撼到,做这件事情本身,创作就是很好的。”

  四年间反复修改,

  把刷屏公祭日漫画写成小说

  “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最近,她刚完成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儿童小说《宁生》即将付梓。这部小说的灵感就来源于那张引发众多网友共鸣的公祭日漫画。曾经全网刷屏的漫画中,两名女孩穿越历史隔空对话,小说也由此讲述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一个孩子生活在1937年12月13日至20日的南京,另一个孩子生活在2019年12月13日至20日的南京。生活在2019年的孩子闯到学校校史馆,逃课被爸爸打了一顿,他选择离家出走,一共走了半天,被网格员找回来,这个过程中他接收到外界善意的帮助。而1937年的这个孩子,半天内家破人亡。穿越时空对望的两个孩子,有着不同的命运。

  “在这部小说中,有一个时空对比,要把两个不同时空孩子的故事穿插,他们相互对望。但我写完就放在那儿,一直不太满意。一直是编辑鞭策我,三四年来反复修改中,这次终于来了感觉。”杨筱艳告诉记者,“新世纪的儿童处在自由、幸福的环境中,如何理解并认识这一段历史,如何真正实现一种对照,这是这本书要着力去挖掘的。”

  这不是杨筱艳第一次写相关题材小说。2020年推出的《荆棘丛中的微笑》是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三部曲故事。其中,小丛的故事讲述了一家原本幸福生活在南京,随着广播里前线的战况不断传来,爸妈带着小丛和小丛的弟弟虎子来到长江边。三根黄灿灿的金条,换取了四张船票,一家人开始了逃难旅程。而他们家的小学徒沈旭生则选择和家人留在南京。“长江边,站着无数的平民,他们的眼前,是一片茫茫的水……一家人上了一艘船,向着未知的命运出发了……”

  令她感触很深的是,《荆棘丛中的微笑:小丛》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举行分享与签售会时,许多带孩子了解这段历史的家长,挤满了不大的会场。这本书也获得2020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回望历史,了解那一天的南京经历了什么,作为一个写作者,有责任用故事的形式去反映这段历史。”

  小说以家人为原型,

  离开南京逃难舅舅们罹难

  《荆棘丛中的微笑:小丛》源自杨筱艳家人的亲身经历,原型就是她外公外婆和两个未曾谋面的舅舅。杨筱艳的外公家原本在南京杨公井做织锦生意,后来在碑亭巷开了家照相馆,给人拍照,还会修底片。1937年8月,日军飞机对南京进行空袭。南京形势严峻。外公决定带上妻儿,关店锁门逃往重庆。 “外婆告诉我,那时候家里稍微有一点家底的都逃了。大家都从南京挹江门去中山码头长江边渡江。”

  她把家人亲身经历的细节都写进书里,成为家族记忆的记录者。“我外婆耳朵上戴了一副金耳丝,在过挹江门时,在人群中被人拽走了。外婆当时耳朵上鲜血淋漓。”杨筱艳还记得,“到了长江边,要登上渡江的船只,需要买船票。当时票价飞涨,外公用三根半金条买了四张船票。一张船票一根金条!不超过十岁的小孩子票价是半根金条!”当时妈妈咬咬牙说:“要想办法坐上船,不然,天晚下来今天就走不成了。‘买吧,人命比金条要紧!’”用布巾裹好扎在腰间的金子,是几年里做生意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

  杨筱艳在小说中这样写道——洞中有人昏迷,倒了下去,那没有昏迷的人却好像疯了。都疯了!他们用尽最后的、大得吓人的力气,你咬我,我咬你;你撕扯我,我撕扯你;你踩踏着我,我踩踏着你。沉寂消失了,隧道中的人迸发出濒死时的最惨烈的叫声:‘天啊,地啊,妈啊,娘啊!

  她回忆说,1937年,当时舅舅们都还是孩子,他们跟随大人从南京过江,一路颠簸前往重庆。后来不幸遭遇1941年“六五重庆隧道惨案”,两个舅舅遭踩踏致死。1941年,日机24架分3批轰炸重庆,历时5小时,投弹82枚,市区数处大火。市中心的较场口大隧道防空洞因拥挤发生窒息惨案,造成1115人死亡,813人受伤。后来外婆在重庆又生了一个孩子也夭折了。

  外婆去世前常说,

  “现在的日子真好”

  “史料和口述历史相互印证,逃难路上,过江时船随时会沉没,头上有飞机轰炸,危及情况下,实在走不动无奈就把很小的孩子丢在路上,路过的人都很痛心,但自顾不暇,没办法对那个孩子负责。”但患难之中也有人间真情,她还记得,“当时逃难,船行至江中心时,外公突然胃痛,幸得船上的中医相救,一针下去很快就奏效,对方也没有收钱。”

  “这段伤痛往事,家人并不愿多提,零零星星跟我讲过逃难的过程,这段记忆很深刻地刻在家人的心中。外婆的眼睛后来是半盲的状态,就是那时候哭坏的。”战争对人的巨大影响是终身的,杨筱艳记得,“外公坚决不给我喝甘蔗汁,我一直不知道原因。后来知道,日本投降后外公外婆回到南京,先后生育两个女儿。大女儿就是我的母亲。家里太穷,姨妈生病发烧没办法看病,邻居好心给她喝了点甘蔗汁,结果突发疾病去世,这成了外公心中永远的痛。”

  “1950年以后,外公重新到照相馆当摄影师,才重拾幸福。外婆进了街道工厂上班,再后来到了居委会,还成为南京市人大代表。我爸妈结婚后都有工作,我外婆后来经常念叨,‘现在日子好过了’。”母亲26岁时生下杨筱艳,外公特别喜欢这个孩子,因为家里已经很多年没有添丁了。外公于1991年因胃癌去世,享年76岁。去世前,对过去那段苦难经历一向沉默的他,突然回光返照一般,说:“我那两个孩子,我的虎子,多漂亮啊!”外婆于2005年安详离世。“如果没有战争,这会是一个很平安幸福的家庭。”杨筱艳说,外婆后来也感叹,“‘没有想到过,现在的日子真好。’这种心境,只有经历过非常惨痛的人,才能体会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