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观察 | 巴黎与昆曲:好处相逢,“文明遇 • 鉴”
2023/09/19 17:33  新华报业网  

  中国之外,世界之内,和昆曲气质最搭的城市,可能就是巴黎了。浪漫与优雅,是他们共同的名号。

  中法元首外交中,非遗之音绕梁不绝。2019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夫妇到访上海时,习近平主席夫妇曾邀请他们观看昆曲表演。今年4月,马克龙再度访华,习近平主席则邀其共赏千年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

  2023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明年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在巴黎邂逅昆曲,愿爱和希望永恒”,这是一个宜人的金秋,9月12日至16日,“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在巴黎成功举行。活动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江苏省演艺集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经典剧目《牡丹亭》演出火爆,折子戏等进博物馆与高校活态展示,专题文化展览,学术研讨交流,四大板块的丰富内容,在巴黎掀起了一场“昆曲热”。

  相遇:从秦淮河到塞纳河的“丝滑转场”

  国际社交平台上,一种在不同旅游地标间“丝滑转场”的小视频非常流行。于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男女主角,最著名的中国古典戏曲情侣杜丽娘与柳梦梅,也来了一场从南京到巴黎的双城地标打卡。

  杜丽娘、柳梦梅在南京玄武湖畔,紫峰大厦远远矗立。

  紫峰大厦-埃菲尔铁塔,朝天宫-凯旋门,江宁府学-卢浮宫,秦淮河-塞纳河……水袖旋转之中,跨国场景无缝对接。“转过这府学门前,紧靠着凯旋门边”“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短短18秒视频在各大平台刷屏,网友热烈互动。

  600岁的古老昆曲,就用这样年轻潮流的方式在巴黎街头、在互联网“街头”闪亮登场。

  相遇,是一场用心的谋划。从9月9日起,由梅花奖艺术家柯军、孔爱萍、施夏明领衔的先遣团队就在巴黎进行了各项马不停蹄的预热活动。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先后举行了外国戏迷雅集、蒙台梭利学校学生昆曲体验两场活动。艺术家们还赶往珍妮·玛纽尔(JeannineManuel)学校剧院,带领50多名初中生互动体验昆曲。

  昆曲雅集办到巴黎

  从幼儿园孩子、中小学生到成年戏迷,预热活动几乎覆盖了各个年龄段。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柯军在每一场活动中担当昆曲讲座主讲,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两点。其一是回想起江苏省昆剧院2009年就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过昆曲艺术赏析会,深感“昆曲在巴黎的传播一直没有断过线”。其二,“第一次给三四岁的娃娃画昆曲脸谱,我没想到法国孩子这么小就开始戏剧体验,这让我很震撼,也很受启发”。

  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在给“洋娃娃”勾猴脸

  邂逅,惊喜在时时刻刻。9月15日下午,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在法国诺欧商学院孔子学院,为百余名青少年学生、各界观众表演了传统经典折子戏《宝剑记·夜奔》《虎囊弹·山门》《牡丹亭·游园惊梦》。每一个剧目演完后,演员都带领观众进行互动学习,现场气氛十分活跃。2个小时的活动结束后,观众们竟都不愿离场。主办方即兴“加戏”,让已经退场的乐队返场逐一介绍昆曲乐器。当介绍最后一个乐器二胡时,乐手先独奏,其他乐器很快跟上,来了一段即兴合奏,高超的现场表演能力,博得观众热烈掌声

  江苏省昆剧院第五代“小林冲”吕廷安在巴黎表演“夜奔”

  当地学生贡迪·阿尤布高高举手要求上台学习昆曲身段:“我很喜欢昆曲。这次奇妙的体验让我对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更有兴趣了。”他的小伙伴让则说,艺术家们不仅很会表演,还很会教学,这种体验真棒。

  担任当天主持的青年演员徐思佳说:“进校园、做工作坊、为参与者化妆、教身段……我们昆曲演员一直这样做传播,每次都很有效,没想到法国观众的反馈如此热情。我深切感受到,只要投入心力扎扎实实做传播,昆曲的朋友圈一定会扩大。”

  相知:经典遇知音票房会“说话”

  作为昆曲周的重磅内容,9月14—15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剧目南昆版《牡丹亭》在巴黎蕾博拉戏剧院连演两天。这盛况无疑将被历史记录:座无虚席,一票难求;14日晚谢幕7次,15日晚谢幕8次……新华日报制作的演出短视频刷屏社交平台,话题瞬间上了热点,仅抖音平台24小时阅读数超过26万。

  《牡丹亭》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有网友问:是不是送票的,观众都是安排的?事实上,这是两场商业演出。票房之火爆,令主办方不得不一再压缩邀请的嘉宾规模,不少工作人员放弃进场,把票让给票房。省昆院长施夏明直呼:保守了,再开两场也卖得掉!演出运营商欧洲吴氏策划负责人吴嘉桐对记者说,开票期再早一点,演5场没问题,“真想再加演几场,我们努力明年再来,把昆剧做成品牌,让法国人看昆剧成为风尚!”

  民间社团法中交流协会的荆磊先生参与了昆曲周的部分服务工作。这位旅居巴黎20多年的老北京,对记者道出心中疑问:“跟您说实话,我从未见过中国戏曲到法国商演这么火爆的。我本人和昆曲圈没啥关系,这几天身边的人竟都在说昆曲,我太太的同事都在抢票,说晚了就抢不到。我真的很惊讶,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柯军解释:敢走“商演”,一方面是对《牡丹亭》的经典性、对江苏省昆的表演质量有信心,另一方面,省昆一直很注意走市场路线,对商演有足够经验和把握,国际交流方面也一直比较深入。

  演出剧照

  法国文化部剧院名誉总监、表演艺术顾问让-皮埃尔·余尔斯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联合策划过多期中国戏曲节。他说,法国人从小接受戏剧教育,对世界各地戏剧的包容和认知度非常高,同时眼光也很犀利,对于文化遗产非常注重“原汁原味”,来自江苏的《牡丹亭》,让他们看到了非常非常美的演绎。

  剧作家吴祖光之子、旅法著名戏剧摄影家吴钢是中法戏剧交流的重要见证人。1986年9月,他在巴黎见证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表演大师张继青的《牡丹亭》演出。“这是《牡丹亭》第一次在法国演出,引起了轰动,在法国掀起了《牡丹亭》热潮,几十年热度不减。”37年后,他见证了孔爱萍、施夏明的演绎。他十分内行地说:“近些年来国内到法国的《牡丹亭》我全看过,江苏省昆的这个版本是旦角为主,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一次表演。尤其是《寻梦》一折,极其难演,孔爱萍炉火纯青,我连鼓掌都不敢,怕惊动了她!”

  不能不提旅欧华人的赤子热忱。从法国各地来的,从英国来的,从荷兰来的……记者在剧院门前碰到的“巴黎生化博士7人团”告诉记者:“支持国粹,必须有我”,是他们鲜明的态度。法国里昂卢米埃尔大学博士生冯涛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在法华人的刚需!希望这样的演出能每年来、每季来!”

  互鉴:感受与共振“世界的脉搏”

  不仅仅是演出,主办方在策划昆曲周活动之初就明确了这点。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爱军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昆曲不仅联结起了跨越国界、跨越时空的情感,也联结起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友谊。期待大家共同感知魅力独特的中华文化,聆听真实动人的中国声音。

  “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开幕现场

  “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是国内省份首次到国外举办昆曲专题节会活动。演出之外的专题展览、国际学术研讨,拓宽了昆曲展示的文化视野,拓展了艺术交流的思考深度。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中国昆曲文化专题展览”现场

  9月13-14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中国昆曲文化专题展览”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行。二层展厅沿阶而上,内厅外庭交相呼应,展览分为“百戏之师”“昆曲之奥”“姹紫嫣红开遍”“昆曲故乡”四部分。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国际博物馆学院院长李万万介绍,这是首次以展览的形式系统地向巴黎观众介绍昆曲,呈现昆曲背后博大的文化背景,旨在让欧洲受众领略昆曲之美,进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尤其创新的是,展览还进行了非遗“活态展示”,用新编昆曲《伯龙夜品》的沉浸式演出,演绎了昆曲“第一人”梁伯龙与“第一剧”《浣纱记》的故事。

  “我们时代的昆曲:跨文化对话与文明互鉴”国际学术研讨会9月15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来自法国、英国、荷兰、德国、意大利与国内的专家们脑力碰撞,深度对话。

  “我们时代的昆曲:跨文化对话与文明互鉴”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伦敦大学戏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玛丽亚·谢夫索娃在主旨发言中称赞《牡丹亭》的表演,称这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昆曲演出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全身心投入的体验,演员和观众之间用身体、用头脑、用心灵、用灵魂,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对话,“我为之流泪”。她认为戏剧的意义在于“它是世界的脉搏”,没有其它艺术门类能像戏剧那样直抵人心,昆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融音乐、舞蹈、舞美等元素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典型范例。

  话题产生交锋。荷兰音乐学者高文厚建议,昆曲可以尝试和其他音乐形式的合作创新。让-皮埃尔·余尔斯表达了不同看法:昆曲的生命力在于保持优秀传统范式,凝聚经典价值和思想,并将原汁原味的戏曲艺术在交流传播中发扬光大。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汉学系特级教授,孔子学院法方院长金丝燕则评议说:在传统艺术的交流中,完美的展现,有时不如不完美的创新。

  金丝燕梳理了中国文学艺术与法国的交往历史,她告诉大家:昆曲在法国的接受,是一场当代的事。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何成洲介绍了昆曲的主要表演类型,以及从古至今的演变。他表示,昆曲孕育和滋养了中国的地方戏曲,不仅在戏剧历史上辉煌灿烂,而且在当代的文化景观中独领风骚。昆曲既传统又当代;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昆曲的研讨加深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我们时代的昆曲是文化互动、文明互鉴的典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建伟 王晓映

  摄影/视频:邓宇轩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