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以高度文化自信构筑新时代江苏文艺高峰、深蓝色的梦丨文艺周刊荐读
2022/01/06 10:58  新华报业网  

  新华日报·文艺周刊(第153期)

  【繁花】

  【新潮】

  【繁花】

  以高度文化自信构筑新时代江苏文艺高峰

  文/水家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重要讲话中,殷殷嘱托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成长源头,也是文化创新创造的深厚根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江苏将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构建新时代江苏文化艺术高峰。如何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再创新辉煌、再攀新高峰?是重任在肩的江苏文艺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从党领导文艺百年历程的宝贵经验中增长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是总书记对党领导文艺百年征程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深刻总结。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在党的感召和引领下,投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他们的辛勤耕耘与杰出创造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百年历程中,党领导文艺事业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宝贵启示。作为党领导文艺的一个生动缩影,百年江苏文艺发展史也成就了一段段动人佳话、探索了一条条有益经验。江苏省国画院成立于1960年3月,就在开辟草莱的半年之后,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等画家在党的支持下,开始了二万三千里写生的壮举,他们激情饱满、呕心沥血地创作了一批既有鲜明时代精神,又有纯净民族特色的中国画作品,1961年5月在北京举办“山河新貌”画展,引发了首都美术界的热烈反响,“新金陵画派”由此肇始,其文脉滋养泽溉至今。从这段往事可以看出,当年党在领导文艺中,既注重因势利导,又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艺术家去感应时代脉搏、表现时代气象,进而创一代新作、开一代新风。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其中蕴含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新时代文艺创作、传播消费、欣赏审美、评论评价等问题的认识,不断探索和把握文艺发展规律,用更多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推动江苏文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壮阔奋斗中汲取力量。“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一代又一代的江苏文艺工作者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情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真切体验人民的奋斗拼搏,创作出了大量带着生活质感、贴近现实脉动、深受群众欢迎的好作品。艺术家不负人民,人民也决不负艺术家。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蓝印花布”传承人吴元新,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民间手艺人”,几年来他走遍全国20多个省、1300多个乡镇,收集散落民间濒临失传的蓝印花布6万8千多件、18万多种纹样。他孜孜不倦地从深厚的民间蕴藏中汲取滋养,又用自己的传承创新来回报人民,用异彩纷呈新图样“印染”出美好生活新画卷。淮剧表演艺术家陈澄将“人民”二字刻在心上,在数十年的表演生涯中,她始终追求写出人民故事、表达人民心声。她每年深入基层演出100多场,深厚的生活积淀使她成功演出了《小镇》《小城》等经典剧目,“小”剧种记录了大时代,“小”舞台饱含着大情怀,陈澄“接地气”的倾情表演换取了群众“冒热气”的深情追捧。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里有时代的旋律,有变革的足音,有鲜活的故事,有动人的情愫。全省文艺工作者应该更加深切地把自己的心、情、思沉到人民中间,从人民火热的生活中汲取素材,更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奋斗中获得力量,为人民造像,为时代放歌,创造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

  从推动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中砥砺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嘹亮、最恢弘的主旋律。艺术家的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紧密相连。江苏是小康宏图的起笔之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的开卷之地,总书记更是赋予了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江苏的地位独特而重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的江苏文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历史自觉,激扬着前所未有的时代担当。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线、深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场,用斑斓笔墨描绘“美丽江苏”的绚丽图景,用嘹亮歌声唱响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铿锵齐鸣,用多彩镜头记录苏北农房改善的时代变迁,用缤纷舞台讲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一批有特色、接地气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充分展现了江苏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凝聚了江苏人民奋发前行的精神力量。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江苏担负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时代给文艺家提出命题,也给文艺家带来信心。全省文艺工作者应该更加深刻地把握江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发挥艺术家的独特优势,以思想洞察力去关注时代、以认知穿透力去发现时代、以艺术感悟力去表达时代,创造出代表江苏、无愧时代、彪炳历史的大作品。

  从讲好中国故事的天下情怀中拓宽胸怀。艺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文艺最能沟通情感、凝结心灵。江苏是发展的热土,也是开放的前沿,文艺“走出去”的步伐从未停止。青春版《牡丹亭》、新编昆曲《西楼记》《浮生六记》、歌剧《拉贝日记》《运之河》《鉴真东渡》等,多次远渡重洋、巡演世界,把东方审美意趣、中国文化精神、江苏人文故事带到了国际舞台,不仅扩大了江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当代传播力,更让世界通过江苏文艺看到了一个典雅、包容、温和、美丽的中国形象。新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一历史方位赋予了中国文艺“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的崭新内涵。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江苏的发展必将蕴含更加深远的世界意义,江苏要充分展现令世界瞩目、令世人向往的壮丽景象,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标志性窗口。江苏文艺工作者应该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更加博大的胸怀来迎接这个伟大时代、书写这幅壮丽图景。既把笔触扎根脚下,又将目光投向世界,既坚守中华文化传统,又广采世界文化精华,既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用心用情讲好江苏故事,向世界展现江苏的历史之美、风物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展现一个更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系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新潮】

  深蓝色的梦

  文/王方

  小时候妈妈给我做过两件海军的水兵服,那曾是我最喜欢的衣服。蓝色的大翻领上,两条白色线条,V字型领口处还有仿照海魂衫图案做的一块装饰,在满大街都是蓝灰黑外套的时代,这件白色的水兵服简直太耀眼了!

  那时,只要收音机里一放慷慨激昂的音乐,我就背着一把小木枪,站到小板凳上,神情严肃地“守卫祖国海疆”。就连我最喜欢的铅笔盒,上面的图案也是端着冲锋枪的解放军战士沐着月光、站在礁石上,神色凛然,目光坚定。自从有了水手服,我就把自己从守卫海岛的边防民兵“升级”为海军战士了。

  我上初中以后,每个月都拿着零花钱去报刊亭买《航空知识》和《舰船知识》,我的军事知识基本上都是那时积累起来的。可我出生在青藏高原。亿万年前这里是浩瀚的海底,但在现实空间里,它几乎是离海岸线最远的内陆。距离我们最近的和海军有关的事物,是青海湖的鱼雷试验基地,好像叫151厂,大三那年我和同学去到已经废弃的151厂,看见湖面上保留着一个试验用的发射平台,岸上还有一艘退役的鱼雷快艇。我们像小孩一样爬上快艇,想象着乘它劈波斩浪,驰骋在碧海之上。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对海军的认识都是从电影开始的。1959年上映的电影《海鹰》,讲的就是刚刚诞生的人民海军用鱼雷艇、采用伏击战术,击沉国民党海军的故事。影片中,战士们随着战沉的鱼雷艇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与同样落水幸存的国民党水兵狭路相逢,最终战胜敌人。这部电影是根据人民海军的真实战例改编,男主角王心刚是当时的帅哥,英武之气远在今日“小鲜肉”之上。

  另一部印象深刻的海战影片就是《南海风云》了,这是根据1973年的“西沙之战”改编的。影片由当年的另一个大帅哥唐国强主演,他饰演一位从西沙海岛渔民之子成长起来的海军舰长。

  真实的西沙之战,是中国人民海军与南越海军在西沙永兴岛附近爆发的一场激烈海战,中国人民海军以4艘猎潜艇与南越海军的4艘驱逐舰展开激战,最终击沉南越10号驱逐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是《南海风云》中,唐国强指挥的猎潜艇在打光了炮弹、舰体受伤的情况下,采用深水炸弹齐射的“饱和式攻击”方式,击沉了敌舰。另一个也是“非常规战法”,我军的小艇冲到敌舰侧舷边,抵近敌舰炮火的死角,接着用冲锋枪、手榴弹对敌人展开“肉搏”,这个战斗的场景后来被艺术家画成了油画,广为流传。

  之所以有这样的“非常规战法”,是因为当时中国海军的猎潜艇,吨位小、速度快、机动灵活,在双方的对峙斡旋过程中,一下冲到了敌舰的鼻子底下,当时艇上正好有准备送到永兴岛给守岛民兵用的手榴弹,战士们就顺手抄家伙,扔到敌舰上去,炸了个人仰马翻。

  虽然中国人民海军用小艇击败了大舰,创造了一场海战奇迹,但人民海军对先进战舰的渴求一直十分强烈。小时候,我常看到一张毛主席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1975年上映的电影《第二个春天》,讲的就是中国科研人员打破外国科技封锁、建造自己的导弹快艇的故事,这也是我印象里唯一一部反映海军舰艇研制的电影。片子里有一个年轻的火炮手,在演习时火炮炸膛,重伤牺牲,牺牲前沉痛地说:“咱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军舰。”电影里,我们终于试验成功了中国自己的导弹快艇,后来才知道这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梦想,电影里用的是根据国外新型导弹快艇做的模型。

  其时我们已经有了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051型驱逐舰,也称“旅大”级驱逐舰。1980年,由051型驱逐舰担任指挥舰、“远望”号测量船等组成的舰队,首次进入太平洋执行我国洲际导弹试射的追踪测量任务,我的老领导就曾经作为“远望”号上的一员,参与了这次任务。

  051型驱逐舰中有一艘舷号131的南京舰。多年以前,我所任教的南京艺术学院到位于舟山群岛的某海军驱逐舰支队慰问演出,即将退役的南京舰就停靠在码头边。登上军舰我才知道,舰上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战士们要在简陋的环境里、在浩瀚的大洋上颠簸几个月,这样的生活对普通人来说不可想象。南京舰旁边的是当时中国最新型的054型导弹护卫舰,装备了垂直导弹发射系统和近防速射火力系统,是新兴的“海上骄子”,我们的慰问演出就在它停靠的码头上进行,军舰就是最好的舞台背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2年9月25日,中国人民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加入现役,后来我们南艺传媒学院的一个女生到海军服役,成为登上“辽宁舰”的一位女兵,成了我们传媒学院的骄傲。

  小时候,我有过一件海军的水手服,后来,我当记者时采访过海军,我还曾带着学生去舟山慰问,我的学生成了一名头枕着波涛的水兵……我与大海的情缘如此奇妙。我仍时时想起多年前做过的那个深蓝色的梦:今日的“世界屋脊”之下,那远古的海底里,巨大的座头鲸和鱼群从我的头顶游过,阳光穿透海水照射下来,风吹起了我水兵服的衣领和军帽上的飘带……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