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深度 | 开好局起好步,江苏13市划重点③
2023/01/02 17:35  新华报业网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如何书写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首年答卷?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连云港、淮安、盐城。

  连云港:“八个攻坚突破”“拼”出现代化新图景

  回首刚刚过去的2022年,连云港锚定目标抢时间、拼干劲,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力争取最好结果。从一些奋斗画面中,我们不难感受连云港的这股拼劲。

  ——持之以恒攻项目、育产业,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签约芳纶产业园、丰海高新材料等百亿元项目13个,总数实现历史性新突破。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卫星化学轻烃综合利用等项目投产达效,新增连云港石化、盛虹炼化百亿企业2家。“中华药港”一期投用,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石化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千亿级产业链铿锵迈步,万亿级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全力以赴扛重任、担重责,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支点城市。30万吨级航道工程全面建成通航,预计港口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运量完成550万标箱。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和哈国霍尔果斯无水港集装箱量、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物流量较快增长,国际班列运量增幅全省第一。

  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在连云港应该是怎样的现实模样?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加快实现“后发先至”,连云港又将从哪些方面发力?去年12月29日,连云港召开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铺展现代化新图景。

  “瞭望君”注意到,连云港将2023年确定为“攻坚突破年”,并且定下发力主攻的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25%,产业投资完成14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金融市场、安全生产和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这个目标并不低,如何“跳一跳,够得着”?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提出“在八个方面实现攻坚突破”,一展港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全力攻坚突破。

  坚定不移扩大投入提振内需,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上全力攻坚突破。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全面企稳向好。

  坚定不移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上全力攻坚突破。扎实做好双向开放大文章,全力建好“一带一路”支点城市。

  坚定不移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建好美丽宜居家园上全力攻坚突破。以港兴产、以产带城、以城育港,通过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化学反应”,催生建设人民期待现代化新港城的“澎湃动力”。

  坚定不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在加快县域经济跨越提升上全力攻坚突破。正确处理好城乡、区域发展之间关系,充分激发和释放县域经济活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为企服务上全力攻坚突破。营造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动能和发展活力。

  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和民主政治建设,在凝聚团结奋斗合力上全力攻坚突破。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做好新时代人大和政协工作,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注入磅礴精神力量。

  坚定不移站稳人民立场,在保障改善民生守牢底线红线上全力攻坚突破。推动更高水平“民生七有”,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为江苏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连云港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在产业,重点也是产业,如何以特色为竞争力、创新为驱动力,着力推动量的合理增长,全面实现质的稳步提升?连云港市委全会亮出今年攻坚突破的战术安排。

  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持续夯实经济发展根基。聚力培育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集群,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去年,连云港签约13个百亿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今年,各县区将紧盯盛虹炼化、嘉宏新材料、中化循环产业园等竣工投产项目,充分发挥工作专班作用,抓好要素调度,协调存在问题,推动达产达效,加快壮大百亿企业“俱乐部”,实现千亿集团“零的突破”。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再造产业基础,厚植创新生态。着力推动“小升高”“规升高”,加快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发展的创新矩阵。推动创新平台扩容升级,建好中华药港、石化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用好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等“深蓝”科技平台,加快构建国家、省、市三级实验室体系。

  着力做优创新生态。坚持高峰带高原、创新生创造,规划建设花果山大道科创走廊,加速集聚优质要素,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扎实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十条重点产业链,组织实施一批“揭榜挂帅”项目,加快产业链垂直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建设“一带一路”区域人才中心,扩大“花果山英才”影响力,加快形成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

  用好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建设连云大数据中心,拓展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持续巩固“千兆城市”推进成果。大力发展工业软件、电子材料等“抓手型”产业,构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建设特色数字产业发展集聚区。聚力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大星级上云企业、省级智能制造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力度,放大徐圩新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先行先试作用,打造一批“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

  淮安: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对于淮安而言,过去的一年是全面展开“153”发展战略、向着中心城市复兴梦想全面起步进发之年。去年12月28日,在淮安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上,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动员全市践行嘱托再出发、逐梦复兴向前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陈之常说,在奔腾不息的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些历久弥新、穿透未来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淮安代表“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赋予淮安光荣使命,标定淮安发展航向,在淮安发展史上留下极为深刻、极为重要、极为鲜明的印记。

  牢记嘱托,逐梦前行。去年,淮安围绕“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全力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省公布排名的19项指标中,淮安有13项增速居前6、7项居前3,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年增长4%左右。1-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幅全省第三、预计全年同口径增长7%以上、突破300亿元,规上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投资增幅均居全省第2。

  “瞭望君”注意到,随着“153”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重特大项目攻坚的持续突破、优质资源要素的不断集聚,正处在产业重塑发展阶段的淮安,新动能喷薄而出。新的一年,能否乘势而上,因势利导,着力破难题、解新题,全力打好主动仗、把牢主动权,至关重要。

  淮安的信心,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可见一斑:计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分别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开局之年如何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在全省“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中展现淮安担当?陈之常谈到要把握好“四个方面关系”:

  在战略全局上把握好阶段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在思维格局上把握好借势借力与自信自强的关系

  在发展动能上把握好扩大增量与激活存量的关系

  在工作策略上把握好统筹兼顾与精准实施的关系

  具体来看,今年淮安要聚焦抓好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以高水平开放服务构建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开放作为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突破口,着力转变观念、拓展视野、提升本领,不断深化区域合作、集聚资源要素,加快塑造现代化建设新优势。要主动“走出去”博得“一方新天地”,大胆“请进来”激起“一池春江水”,努力以开放聚资源、促改革、谋跨越。

  比如,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重点,积极构建常态化参与平台和机制,更大力度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和优质资源外溢,加快拓展文旅、农业、康养等市场;积极拓展京津冀、大湾区、沿江、沿海、江淮等区域协作,用好RCEP红利,加强与日韩、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和国际友城的经贸合作,制定实施市级重点内外贸促进计划,构建多维度开放格局。

  始终树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坚持把重特大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引擎、把营商环境作为最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项目攻坚积势增效,不断激发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动能。

  全力促进消费复苏和回补潜力释放。坚持把促消费作为贯穿四季的一条轴线,将商业、文旅、美食、体育等各类消费结合起来,深入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行动,切实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拉动作用,不断激发城市活力。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持续优化“六个一”机制,促进产业量质并升。

  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激励群众通过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盐城:竞逐新赛道、勇当排头兵

  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过去这一年,盐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在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同时为全省“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6项主要指标增幅居全省前3。预计GDP突破7000亿元、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8%,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11.1%,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

  ——产业“进”的态势不断显现。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00个,19个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晶澳光伏、耀宁锂电池等百亿级重大项目签约开工,SK动力电池一期、比亚迪动力电池一期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金光纤维素纤维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计划。工业全口径开票有望突破9700亿元,响水、大丰、东台、市开发区等4个板块超千亿,新能源产业开票销售首次突破千亿。

  ……

  放眼未来,盐城将以什么样的姿态竞逐新赛道、勇当排头兵?在去年12月9日召开的盐城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盐城市委书记徐缨用“九个准确把握”定义“新篇章”——

  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奋力谱写工业强市新篇章

  准确把握科教人才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奋力谱写创新发展新篇章

  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属性,奋力谱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篇章

  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奋力谱写法治盐城建设新篇章

  准确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重要特征,奋力谱写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新篇章

  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奋力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准确把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内在要求,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动力活力,奋力谱写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新篇章

  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内涵,奋力谱写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新篇章

  这“九个新篇章”,是盐城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盐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行动指南。

  对于盐城来说,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是竞逐新赛道的重要抓手。让“瞭望君”印象深刻的是,此次盐城市委全会在谋划下一步发展时,用了很长的篇幅部署全面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明确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破题之钥”,形成更多竞争新优势,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支撑。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绿色制造之城。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地标,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等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未来产业,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支持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优化调整23条产业链,加快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确保今年工业经济规模突破万亿。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低碳园区试点建设,探索园区低碳转型路径,力争2025年50%以上开发区创成省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

  坚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建设绿色能源之城。聚焦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大基地,力争年均新增近远海海上风电装机规模300万千瓦。聚焦建设全国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开展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加大近海和滩涂集中式光伏资源开发力度,力争年均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00万千瓦,“十四五”末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深入推进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实施一批能源数字孪生、虚拟电厂示范项目,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工程建设,布局一批新型储能电站,不断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在全省率先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绿色生态之城。深化国际湿地生态合作,放大世界自然遗产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滨海生态保护国际朋友圈,推动全球滨海论坛秘书处、NbS亚洲中心落户盐城,高水平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会议;重点开展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生态修复工程,推动东台条子泥、建湖九龙口、盐都大纵湖湿地“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坚持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绿色宜居之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系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建立空间重塑和规划留白制度,完善城乡绿地生态系统,建设一批口袋公园,持续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农村河道生态治理和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塑造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争创国家和省人居环境奖、生态园林城市、城市管理示范市(县),打造“精管善治”样板。

  今年,盐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7.5%。

  确定这样的指标,基于今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重大判断,既是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的现实需要,更体现盐城竞逐新赛道、勇当排头兵的目标追求。在去年12月29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盐城市市长周斌从七个方面明确今年的主攻方向。比如,强化链式思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更多具有盐城地域特色和标识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把扩大投资与壮大产业规模、改善民生、增强城市功能结合起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80万亩、总产量保持在140亿斤以上,打造“东部沿海大粮仓、生态食品大超市、乡村休闲大花园”。

  整合 新华日报记者 林元沁

  部分素材来源连云港、淮安、盐城市报及官方发布

  编辑 谷雨

  值班主编 陈月飞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