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宁马滁一体化有待提升,南通是区域内技术转移最大受益者
2023/01/12 22:30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口流动呈现不同特征,宁马滁一体化有待提升,南通是区域内技术转移最大的受益者……1月12日,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报告》,聚焦人口、产业、创新等要素,展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情况。

  省规划设计集团技术研究与质管中心总规划师徐海贤介绍,长三角地区有着超过40年的协作历史,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据优势地位。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仍是大势所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作用在发展中凸显。研究团队用两年时间,从区域、都市圈、城市等多层次空间尺度,观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样貌。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2020年期间,长三角每10年人口增速分别为10.92%和9.0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长三角以全国3.7%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6.8%的常住人口。庞大的人口规模,为长三角的社会经济发展筑牢了根基,而长三角也是全国人口流动最活跃的地区,不仅是外部流入推动区域人口增长,区域内部省际、省内流动也相当频繁。其中,上海、浙江以跨省流动为主,江苏省际、省内流动各半,安徽以省内流动为主。

  人才竞争激烈,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直辖市、省会城市人才集聚水平最高,苏州、无锡、常州次之;从2010年-2020年增长情况看,上海和杭州增幅明显,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次之,合肥作为省会表现并不抢眼。

  跨省产业联系,形成多元化模式。上海大都市圈产业协同度高,有较为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5个城市产业组团: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宁波-舟山及南通组团,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在都市圈内产业联系更为紧密。南京都市圈产业协同仍局限于省内,南京是都市圈制造业唯一核心,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但南京与马鞍山、滁州在制造业发展联系中仍然相对较弱,宁马滁一体化有待提升。

  上海、江苏吸纳制造业企业的能力较为突出,江苏已成为制造业企业流转(包括流入、流出)数量最高的区域。苏州企业流转数量在长三角企业流转中占比达9.22%,位于制造业流转第二名,仅次于上海。南京企业流转数量在长三角企业流转中占比达8.19%,位于第三名。

  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是区域内重要的创新协同中心。区县级层面以省内、市内合作为主,也出现部分跨区域协同合作。在南京都市圈内,与南京专利合作较为密切的区县主要集中于江苏省内,如常州、扬州、镇江等市的区县。

  技术转移的扩散中心,主要是综合实力较强的都市圈中心城市。上海始终位居技术扩散的第一层级,南京、杭州始终位居前两个层级,合肥扩散能力的提升态势迅猛。南京的技术扩散以向省内辐射为主。沪宁沿线的苏南城市是南京最主要的技术扩散方向,苏中、苏北次之。在江苏省外,南京仅对上海、杭州两个中心城市以及邻近的滁州有一定的技术扩散。

  技术转移的承接中心,主要是都市圈中心城市周边的大城市。南通、苏州始终位居技术承接的第一层级,是区域内技术转移最大的受益者。南通的技术承接来源范围最广,且技术来源范围突破空间距离限制,接收上海、苏州、宁波、温州、合肥、芜湖等地技术转移。苏州主要从上海、南京两大中心城市承接大量的技术转移,与沪宁线上其他城市联系也比较紧密,与浙江部分城市、安徽合肥产生中等程度的联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图片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报告》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