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一号产业”入选“国家队”,在苏州听见生物医药“花开的声音”
2022/11/06 16:00  新华报业网  

  深秋时节,来到姑苏古城以东的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这条南北向主干道两侧,聚集了2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不乏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的上市企业。距星湖街仅30公里,秋日的苏州高新区科技城内色彩斑驳,红枫、绿樟、黄杏、橙杉……与一排排商务楼、厂房一起,构成一幅富含现代气息的水墨丹青,在这里,近千家医疗器械产业链企业抱团生长,奏响医疗器械发展最强音。

  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更大竞争优势,为何生物医药产业遍地开花,成为了引领苏州未来发展的“一号产业”?苏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又是如何最终入选工信部公示的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近日,记者在苏州多地走访,试图还原生物医药产业这颗“种子”在苏州“开花”的旅程。

  多给一点时间,

  用创新走出一条优势赛道

  11月3日,2022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金鸡湖畔精彩亮相,苏州再度迎来生物技术创新的“高光时刻”。会上,多位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人才、生物产业领域知名企业代表通过视频连线共话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发展。

  “无创新不医药”。生物医药产业,本身就是一个依靠创新要素推动的产业。作为全国第一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首发上市企业,苏州泽璟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胆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驱动型新药研发。

  “创业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但是我们觉得值得去试一试,而且目前为止我们感觉到这一条路是走对了。”苏州泽璟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盛泽林回忆起泽璟的发展历程,不禁感叹道。从零开始,泽璟用了10年的时间,耐住了寂寞,赢得了未来,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去年6月中国首个自主研发肝癌一线优效靶向药多纳非尼片(泽普生)获批上市。

  前不久,迈胜质子医疗产业化基地建成启用,不仅成为全球新一代质子放疗设备产业园区,还首创集成化单室质子治疗系统,填补了我国精准放疗领域技术空白。同时,迈胜的落户也为昆山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新一轮发展带来了产业链上的补全补强。

  “迈胜医疗首创了小型集成化的质子治疗系统。质子放疗是先进、精准的肿瘤治疗技术,我们非常有信心,让质子治疗触手可及。”迈胜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总裁马力说。

  生物医药作为苏州的先导产业之一,历经十余年的深耕发展,已成为焦点赛道、优势领域。经过16年的深耕发展,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与北京、上海同列全国第一方阵,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一,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三个单项名列第一。

  数据显示,目前苏州工业园区集聚生物医药相关企业超2000家,累计24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上市,集聚各级瞪羚(培育)企业96家,2021年园区新增4个上市一类新药、5个上市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占全国总量达15%,国内已上市的9款国产PD-1单抗肿瘤药物中有3款为园区制造。苏州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园区正在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目标,以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为契机,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核心区。

  放眼全市,如今苏州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4000余家,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近3000亿元,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基石药业等一批知名药企在苏州迅速成长。按下发展“快进键”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营收和产值指标均处于国家第一方阵,2021年新增一类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占全国的18%。

  着眼未来,苏州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排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到2023年和2025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3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3300亿元,产值突破2700亿元,新引进5个以上顶尖人才(团队)或重大创新团队,年均新申报上市药品5个以上,新申报上市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100个以上。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产值突破3500亿元,初步形成显著规模集聚效应和市场影响力,拥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品牌,掌握国内领先的产业核心技术,形成区域专业化分工和协同发展网络,融入并主导国内价值链和供应链分工,成为最具品牌特色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创新集群。

  多要一点资源,

  构建一个“啥都不愁”的生态圈

  漫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众多顶尖生物医药企业在这里汇集。过去几年里,信达生物、博瑞医药等20余家企业陆续“抢滩”资本市场。信达生物董事长俞德超说,得益于苏州数十年来倾力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完善的医药创新生态,信达生物自2011年创建以来,在诸多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有幸成为了苏州土生土长的首个进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苏州生物医药产业格局正向“双核+多极”发展,通过苏州工业园区创新药、高新区高端医疗器械“双核”驱动,带动昆山小核酸、太仓精准医疗、吴中检测服务、常熟手术器械、张家港骨科器械、相城医疗健康、吴江靶向药物等“多极”,产业集群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效应处处可见。

  企业聚集的背后是苏州良好的产业链配套和制造基础。2021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涵盖35个大类,涉及171个中类,囊括505个工业小类。

  用心培土,静待“花开”。一款新医疗器械产品的诞生,从实验室研发到工程化转化,全流程都离不开检验检测。苏州高新区为此专门设立了以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和全国首家医疗器械可用性测试平台为代表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以华联美德临床医学实验中心为代表的动物实验服务平台等公共基础设施。

  “出门左拐有仪器,右拐有原材料,要啥都不愁”。福贝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研发科学家杨冬说,在方圆几公里范围内,不但有上游协同研发的企业,还有下游临床企业、平台协作企业、科研院所提供支持。

  善作善成,久久为功。作为政府严格监管的特殊商品,药品对于政策的依赖性更强。为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一号产业”,近年来苏州动作频频——

  2020年4月,《全力打造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地标实施方案(2020-2030)》出台,明确创新药物、前沿诊疗技术、高端医疗器械三大主攻方向。

  去年3月,《苏州市医药产业园区及重点监测点培育管理办法(暂行)》出台,鼓励具备承载能力、满足相关环保、安全方面条件的园区积极向医药产业园区转型。

  今年5月,《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印发,聚焦8个重点领域方向,实施十大工程40条举措。

  “生物医药是一个集群发展的产业,新型的生物医药产业需要与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结合,需要推进BT和IT的结合,并完善研发、生产、制造、市场等全产业链的布局和政策环境。”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长詹启敏介绍,苏州引进中科院医工所、纳米所、药物所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集聚省级以上实验室及平台170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9家。

  去年,科技部发函批复同意以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为主体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这是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首个获批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今年3月,国创中心首发核酸药物“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榜单,北京大学、武汉病毒所、湘雅医院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医院、创新企业共169个项目申报,最终立项38个,均为国内核酸药物研究领域的优势团队。创新中心副主任王勰介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公共技术平台支撑,但这些平台通常具有公益属性,投资大,短期内难以产生收益。国创中心根据行业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技术平台,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如围绕mRNA及小核酸技术开发与产业关键共性需求打造的核酸药物技术创新平台,聚焦类器官研究“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类器官药物筛选创新平台。

  多投一点资本,

  创业路上有“天使”守护

  群芳争艳,离不开金融“活水”浇灌。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孵化培育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与资本市场有着天然“适配性”。尤其是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将生物医药产业送上了风口。2018年2月,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允许部分尚未盈利或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发行人上市;2019年3月,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规则落地,亦向六大重点领域未盈利企业敞开怀抱,生物医药产业位列其中。

  风口之下,苏州抢抓机遇。以苏州工业园区创新药、高新区高端医疗器械的“双核”为例,当前,工业园区企业每年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约100亿元,累计融资规模超500亿元,高新区已有近百家医疗器械企业获得头部资本各轮融资,融资金额超100亿元。

  “作为本土企业,元禾控股紧跟苏州医疗健康产业规划发展的步伐,从参与产业基础构筑、精耕细作重点细分领域,到产业链全面布局,持续投资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企业,与地区产业共生发展。”元禾控股相关负责人介绍,元禾控股投资覆盖苏州创新药物、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合同研发组织(CRO)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元禾控股投资苏州医疗健康企业270家次,已有14家实现IPO。

  基石药业的成立、发展与成功上市,背后就有着资本的鼎力相助。2016年,元禾控股联合药明康德,引进国际顶级药企资深高管,在苏州成立基石药业。据介绍,基石药业以肿瘤免疫联合疗法为核心,建立了一条包括15种肿瘤候选药物组成的丰富管线,核心产品PD-L1单抗肺癌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即将申报上市,多个项目临床推进较快,公司也已于2019年2月在港交所上市。

  实际上,资本助力并非“给钱”这么简单,在2016年A轮投资中,元禾控股不仅直接投资5500万美元,还积极帮助企业获取当地政府支持,从科技政策、工作场所、大规模生产的GMP车间、公司全球运营总部的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并助力公司在苏州建立医学转化中心,协助公司产业化项目落户。

  2019年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博瑞生物,一直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2011年,博瑞医药进行首轮股权融资,元禾控股不仅投资350万元,还通过旗下债权业务平台为公司提供了总额1500万元的低息贷款授信额度,极大缓解了企业在早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

  作为本土重要的资本力量,苏高新金控也不断赋能当地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据苏高新金控总经理周琼芳介绍,苏高新旗下创投集团已经建立了覆盖天使、VC、PE、产业、并购定增等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资体系,累计设立基金近70只,参股基金投资项目700余个,扶持51家企业上市,其中包括科创板注册企业10家,以及一大批企业挂牌新三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澄 王静 范昕怡 李晞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