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苏文艺“名师带徒”首轮收官,这些感悟沉淀在师徒心中……
2022/06/18 15:03  新华报业网  

  6月17日,首轮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总结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时光弹指一挥间,三年前,来自江苏文学、戏剧曲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美术等领域的100对师徒走上江苏大剧院的红毯,以构筑文艺精品创作为媒,接下师生之缘。三年后,在江苏这片文艺沃土上,种子已然在师生心间、眼前、指尖、口中、笔下萌芽生长、开花结果。

  当天,名师与学徒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首轮“名师带徒”计划实施情况,讲述三年来师徒结对授艺学艺的故事,一起畅叙师徒耕耘艺坛、砥砺奋进的心得和体会,坚定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的艺术追求。

  亦师亦友,口传心授教“真业”

  文艺青年英才的三年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倾囊相教。百位名师口传心授教“真业”,传授他们力戒浮躁的“心法”、创新创造的“技法”、锻造精品的“功法”,将自己文艺创作的高超技艺、丰厚经验甚至独门绝技拿出来、传下去。

  一对一的名师带徒,传承了中国最古老的教学途径和方式。中国书协主席、省书协主席孙晓云真实感受到这种面对面、手把手,一笔一画的示范,一字一句的讲解在当下文艺发展中仍然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在给徒弟方淩波上课的第一天,孙晓云给她取了斋名:“讷阁”。“希望她讷于言而敏于行,既严谨又不设藩篱,既创新还守底线,让书法与个人生活紧密相连,与人民气息相关。不断完善自我,多实践、多总结,提高美育能力,以中国书法的美为媒,书文兼修、守正出新。”

  孙晓云评价方淩波书艺大进,做人做事也更趋踏实成熟。“她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书法展和一系列书法展事和活动,积极投入书法惠民,送福字春联到基层,向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捐献作品,参加中国文联、省文联远赴新疆、贵州等地的数次采风活动……”教学相长,三年来,孙晓云也是锲而不舍,书写出版《中国赋》《诗意江南》《运河赋》等,以书法记言录史的叙述方式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典籍。“走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需要我们老中青三代人,以‘大国工匠’之精神,脚踏实地书写,全心全意投入。”

  中国书协主席、省书协主席孙晓云

  “我们要高点定位,抬高视野,不断激发青年作家的文学潜力。”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省作协副主席周梅森在这三年中与徒弟宋世明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虽然徒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并非专业作家,但周梅森发现了他在小说和影视写作上的潜力。“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重点向影视创作发力,从小本子写起,向着大的目标迈进,最终取得明显的成效。宋世明第一次写电影剧本,就获得夏衍杯电影剧本奖。”

  丰富的现场经验对于创作十分宝贵。指导期间,宋世明跟随老师周梅森参与《突围》《大博弈》等电视剧的剧本策划讨论,并跟随剧组进场观摩。“这种学习实践相结合的做法有利于迅速提高创作水平,有利于让徒弟知得失、求极致、更上进。”周梅森还提到,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在创作态度上正向引导,在创作经验上指点迷津,在创作道路上扶持帮助。此外,更要引导青年作家们,耐得住寂寞,抵得住名利诱惑,不图一时之成功,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

  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省作协副主席周梅森

  作为徒弟代表,二胡演员、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首席孙瑶琦在座谈会上也回忆起了三年来跟随江苏省音协主席、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老师学艺的点点滴滴。“入选‘名师带徒’计划时,我刚刚踏入社会,进入乐团工作,青涩又缺乏经验。作为乐团艺术指导的朱昌耀老师对刚入团的年轻演奏员们的艺术成长非常关心,常常组织讲课让我们获取宝贵的知识。导师通过在百余场音乐会中,给我安排独奏机会,让我在各类不同舞台实践中得到了锤炼。还用自身多年的艺术积累,对我全方位的言传身教,加速了我的艺术成长。”这三年,孙瑶琦从一位乐团新人,成长为了“紫金文化优青”、苏州姑苏宣传文化青年拔尖人才,并担任乐团首席,获得奥地利音乐剧院奖、江苏省文华大奖等荣誉。

  二胡演员、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首席孙瑶琦

  朱昌耀老师也是在用工匠精神“打磨”孙瑶琦的本领。她最难忘的是第十二届金钟奖,“导师为我定制了一套全面展示传统、风格性、现代技术性作品,难度极大。为了让我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尽快获得提升,老师常常不顾休息,利用各种演出、排练间隙给我讲解曲目。一首比赛指定曲目《二泉映月》,就花费了导师近半年的心血,导师将这首作品几十年来的艺术感悟倾囊相授,每一个滑音、揉弦的分寸感都必须要求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也让她在金钟奖上成功获奖,给这位年轻的民乐人奠定了极大的信心。

  薪火相传,德艺双馨坚守初心

  青蓝相继,“名师带徒”计划中凝结的初心、用心、走心、真心,阶段性的累累硕果是最好的证明。百名学徒在名师们的悉心栽培下,出版文学著作近70部,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编创展演戏剧160多部、曲艺60多部、音乐舞蹈近40部,创作民间工艺作品70多件。其中7件作品入选全国性美术书法展览活动,1部作品被列为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13人参与创作或表演的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资助……薪火相传,江苏青年文艺家们正在用实绩展示勇于突破自我、不断攀登高峰的精神风貌。

  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石小梅

  精华版《牡丹亭》、传统折子戏《牧羊记·望乡》《玉簪记·琴挑》、新创戏《浮生六记》《世说新语》、昆曲现代戏《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这三年,一场场叫好叫座的昆曲表演,见证了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石小梅和学徒施夏明的付出和收获。“施夏明规矩、扎实,一字一腔、一板一眼,不放过任何细节,不断丰富自己的传统剧目累积,不断精进自己的表演,在唱、念、做、表各个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石小梅深感十分欣慰。

  薪火相传,德艺兼修同样重要,“传承艺术,更要传承艺徳,这是我对学生一贯的要求。施夏明的品行是有目共睹的,业务上,他精益求精,勤勉不倦,对艺术心怀敬畏,无论大小演出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石小梅对爱徒的成长看在眼里,那个跟在她身后亦步亦趋、模仿学习的“小明”,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优秀的演员,也更是一个有思想、有实践能力的创作者,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者,时刻为昆曲艺术的薪火相传贡献自己的力量。

  扎根人民、走进田野。漆画家、南京师范大学教师郑家闽师从李永清老师学习漆画,“漆画作为一门工艺型绘画门类,最特殊的在于所使用的材料——大漆。为了使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大漆这一材料的特性,李老师曾多次带我前往湖北、重庆、陕西一带的漆产地进行实践考察。置身漆树林,手拿割漆刀亲自采收,才切身体会到割漆的不容易。”跟着老师,郑家闽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漆画家、南京师范大学教师郑家闽

  “我根据漆产地考察的经历创作了漆画《大漆市》,为漆农造像。通过调研期间收集的大量素材,还原大漆市场的真实面貌。创作期间绘制大量画稿,制作技法样板二十多幅,反复调试最佳构图和画面表现材料。漆画制作周期漫长,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我每天从上午8点到晚上11点窝在学校工作室进行创作,而老师也时时陪伴指导。”在李永清老师的鼓励和费心指导下,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并被评为“进京作品”。“一路走来,李老师带给我的不仅是专业技艺的传授,更多的是一种品质的影响,一种对社会、对人民、对专业坚守的情怀。就像他时常叮嘱我们的那样:做人做事,都要先沉下去,再浮起来。一沉一浮,沉浮有度!”

  久久为功,砥砺前行步履不停

  三载耕耘,而今收获,除一份份精品力作外,学徒们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文艺活动,凭借优异的表现和实力,在省内外重大文艺评选评优中崭露头角:3名学徒获得全国性文艺奖项,4名学徒入选国家级重大文化展示活动,28位学徒在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文艺大奖、紫金山文学奖中获奖。5人荣获国家级人才称号,7人获得紫金文化英才称号,33人获得紫金文化优青称号,146人次、457人次分别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展演,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产生一定名气的学徒比例大幅增加,呈现出比学赶超、加快提升的浓郁氛围。

  中国美协副主席、省美协主席周京新说,自己执教高校一线多年,而这个计划与高校培养不同的是,起步比较高,在遴选时老师和徒弟之时就有了比较高的定位,为教学质量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而且师生间的组合是双向选择,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做到“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当中,‘名师带徒’计划在美术方面有着比较切实的定位和目标,就是主题创作。”周京新说,两人三年来的教学场景,发生在展览上、教室里、学术交流活动中,师徒间的教学和创作一直围绕着主题创作而展开,比如说去年的建党百年的主题创作、今年的“新时代颂”主题创作,都拓展了对主题创作的深度认识。徒弟马帅勤奋好学,能够沉下心来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三年来,我和徒弟马帅的最大收获就是,主题创作这个课题,在我们心里有了新的根、新的枝,也生发出了新的叶。”

  中国美协副主席、省美协主席周京新

  “名师带徒”不是一日之功,虽然“名师带徒”计划首轮三年已然收官,但老师们留下的技术、精神、品质,仍然是学生们在艺术道路上砥砺前行的财富。

  “我的导师祁智老师告诉我,把作品写好的秘密是要找到生活中的故事,但写‘故事’不如写‘事故’,因为很多时候,小朋友眼中的‘坏事’其实就是好玩的事,那些故事有的听起来很窘迫,有的听起来有些荒诞,但这些都是鲜活的、美好的生活。”儿童文学作家、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赵菱牢记老师的话,告诉自己在创作时要写出自己的童心、童声、童趣。

  儿童文学作家、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赵菱

  2020年,赵菱的长篇小说《乘风破浪的男孩》出版,其灵感来源于一位获得江苏省美德少年、热爱帆船的男孩。“小说写好后,我请导师指导,他提出了详细的修改建议,并勉励我要一直保持创作热情。他说,泼墨如注与惜墨如金,用法不同,但价值一样。既要靠作品的数量不断前进,又要靠作品的质量不断攀登。”该书获得2020年度中国好书。祁智告诉学徒,儿童文学是“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事业,永远不要忽悠、糊弄孩子。赵菱在这次创作中获益匪浅,也再次认识到作为儿童文学作者的初心是什么,也由衷地感到幸运,“每一次鼓励,每一次支持,每一次托举,都弥足珍贵,让我们这些在创作道路上跋涉的青年作家被看见,被关注,被重视,激励我们写出更多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优秀作品。”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诗人、散文家、《雨花》杂志编辑部主任向迅一直在寻求突破和改变,但收效甚微,让他一度很困惑。2019年,他因“名师带徒”计划拜师丁晓原老师,在丁老师的指点下,走出了自己的“迷雾”。“晓原老师把学问做到‘顶流’,在散文、报告文学以及非虚构领域声誉卓著。他的学问,他的声誉,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是他一篇又一篇文章写出来的。这是晓原老师给我的一个重要启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写文章,都耍不得花拳绣腿。作家在这个世上能不能立住脚,最终靠的是作品。这是一个靠作品说话的行当。”读了老师的著作,向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弥补了欠缺,也助力自己走得更远。

  诗人、散文家、《雨花》杂志编辑部主任向迅

  “晓原老师在为人处世方面给我的教诲和启示,大约也是古往今来‘师徒传承’的要旨所在。徒弟从导师那里,传承的是术,是艺,是技,但更应该是道。晓原老师便是一位胸存大道与正道的师者。他不追名逐利,不慕虚荣,而是遵循着内心意愿,恪守着学术道德,建设着健康的学术生态。”向迅坦言,这三年,老师带领自己不仅在创作上实现蜕变,内在更是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成长,也为前行赋予了勇气和力量。“要捧过名师和前辈手中的薪火,并非易事。吾辈唯有以他们为榜样,投身这个时代伟大的变革,深入这个时代广袤无垠的生活,努力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依依 顾星欣

  摄影:胡潇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