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马敏粉:做扎根家乡的一粒“种子”
2022/05/31 14:20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在我看来,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而我只要扎根家乡基层,浑身都是干劲儿!”主动返乡创业、发展电子商务,带领村民就业增收,把一个省级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田园村、幸福村……连云港市灌南县堆沟港镇平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敏粉靠着不服输的干劲,走出了一条“支部书记引路、党员先锋开路、村民共同致富”的富民兴村之路。近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马敏粉“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称号。

  1989年出生的马敏粉是土生土长的平桥村人,从小在灌河岸畔的农村长大,对这片土地有着浓烈的情感。2013年,学国际贸易专业的马敏粉从大学毕业后,不顾父母的反对回到家乡,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男友田昌强一起凭着专业优势,将田昌强父亲经营的大众食品厂所生产的面包片出口到越南、美国,仅一年厂子收入就净增500多万元。

  然而,马敏粉的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由于国际贸易关系的变化,食品出口受到限制,马敏粉开始转战电商。她将前期赚来的资金在灌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建设了新的标准化厂房,并且注册了江苏晓晓乖食品有限公司。由于市场定位不准确、产品销售失误,公司先后投资的榨菜和麻薯项目都没有成功。但马敏粉没有放弃,一次去上海考察时,她发现小麻花有大市场,结合自己学习的互联网营销知识和过去失败的经验,马敏粉制定出新的营销方案,第一年就签下了2000多万元的订单,公司成功转亏为盈。

  2020年7月,堆沟港镇党委负责人找到马敏粉,希望她能进入村委班子。“平桥村是我的老家,自己致富不算富,让大家共同致富才算富,我要把平桥村带出个样子来!”这话说出来容易,可找到工作的发力点并不容易。

  “平桥村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经济以农业为主,长期以来村子负债多,村民收入低。大多村民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在家种地,再加上农田零散,农业大户都不愿来我们这里流转土地。”2021年,借着灌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户平桥村的机会,马敏粉动员村民完成辖区2000多亩基本农田提升改造。村民高兴红告诉记者,自家承包的180多亩地,因为小田变大田,不仅成本变小了,连片种植的优良品种,还让平桥大米打出了品牌,卖出了更好的价格,自家的收入也明显提高了。

  完成土地流转只是致富的第一步,当初公司的起死回生让马敏粉看到了电商平台的力量。成为村党总支部书记以后,她通过创新发展“实体产业+电商助推”模式,一方面借助自身掌握的糕点市场行情和加工技术,成立灌南县安琪糕点加工小作坊,带动了镇村周边500余名村民就业;另一方面成立集体产业合作社,以微电商形式打开市场,让当地生产加工的杏鲍菇酱菜迅速走红网络,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直播推广的“平桥大米”也销售到全国各地。平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1万元,人均年收入4万元。

  乡村美丽了,振兴发展才能更具潜力。在马敏粉的推动下,道路拓宽项目、路灯亮化工程、沟渠疏通整治、文化广场建设等40余项村居改善项目纷纷落地。刚到平桥村时,马敏粉就发现,村里的留守老人非常多,生活上缺少关心照顾。她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村干部上门帮助困难群众干农活,逢年过节自掏腰包送去生活必需品。还联系了平桥村的乡贤和在外事业有成的村民,组建了平桥村慈善爱心组织,目前已筹集资金20多万元。现在的平桥村,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环境更美了、人心更齐了,村民们也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位年轻的马书记。

  如今,又到了一年小麦成熟的季节,在平桥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对马敏粉来说也是自己扎根家乡的精神收获。她表示,今后还将用百倍千倍的干事创业热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和平桥村老百姓一起走出一条更宽更远的富裕之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刘慧洋

  通讯员王晓婷刘青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