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连线 | 守护你我、驰援湖北,江苏有这样一群“钢铁后卫”
2020/02/22 18:36  交汇点新闻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不像医护人员那样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却同样冒着风险战斗在一线,每天承担着大量的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置。

  如果说,白衣战士冲在第一线与病魔较量,他们把守最后一道关,干净彻底地消灭残余病毒。他们,不仅守牢省内的每一座城市,而且肩负使命,驰骋在全国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湖北。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离不开他们的坚守与付出。

  今天,“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带您走进他们,一群在幕后守卫你我安全的“钢铁后卫”。

  ●连线对象 ●

  1.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方斌斌

  2.南京汇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贺书燕

  3.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负责人 宋欢询

  4.徐州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医废事业部副主任 吴常伟

  5.南京汇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车队副队长 谢海洋

  6.徐州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有限公司高温蒸煮车间班长 赵启南

  7.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党总支书记、副总队长 周兵

  每天处理20吨医废,数字背后责任比天大

  连线对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方斌斌

  连线时间:2月14日上午10点半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医疗废弃物、医院的废水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成为疫情扩散的高风险因素,做好规范处置至关重要。”14日中午,记者连线采访方斌斌时,他开门见山说起环保系统战“疫”的头等大事:安全处置疫情医疗“双废”,这个“安全”必须是百分之百,绝不能让一点病毒冲破防线。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们联合省卫健委,1月29日就在全国率先出台技术指南,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各个环节作出明确规定。”方斌斌告诉记者,全省投入18家专业处置公司,医疗废物日处置能力达340吨,并建立日调度、日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医废处理最新情况。

  “从1月20日至2月20日,全省一共处置医疗废物5242.59吨,日均处置169.12吨,设施平均运行负荷率为45.2%。这其中,包括疫情医废347.9吨。”2月21日,方斌斌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医废处置能力留有余地,“一半都没用到,确保做到‘日产日清’。我们还准备130吨的应急处理能力。这方面,宁可备而不用!”

  平均下来,江苏每天处置20吨疫情医废,它们主要来自发热门诊、专业收治医院以及隔离病房,其中既有针管、棉球等用过的医疗物资,也有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全省18家专业公司用密闭车收运疫情医废,然后投入处置设施,用1000多℃的烈火、130多℃的高温蒸汽,以及高频微波彻底消灭病毒。

  20吨,这个数字背后承载着比天还大的责任。

  3吨,这是南京每天处置的疫情医废量。南京汇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书燕介绍,对于疫情医疗废物,他们安排专车专人专门处理。“公司每天派7辆车,到222个点收运这种医废。”她说,尽管每次运得少,人员、车辆投入多,但这时候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1吨,这是徐州每天处理的疫情医废量。“我们派出16辆车,每天去100多个点收医废,每辆车一天要跑100多公里。”2月22日中午,徐州危废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志祥告诉记者,他们给各家医院提供6000多只特制的小盒子,专门装疫情医废,外面再套两层厚塑料袋。“徐州有家公司支持我们,提前申请复工,生产这个包装盒。”让他感动的是,公司50多名员工,白天处置医废,晚上给盒子贴上“高危医疗废物”标签。

  5吨,这是苏州每天处置的疫情医废量。苏州两家医废处置单位的12辆车,每天跑遍全市100多个疫情医废收集点。“尽管疫情医废只占医废总量的20%,但这5吨医废是我们现在最关注的,一点问题不能出!”2月22日下午,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负责人宋欢询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跟两家医废处置单位连线,“最近帮他们协调解决5000只口罩”。

  为确保“万无一失”,江苏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先后出动14974人次,到各地定点医院、医废处置单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检查各环节是否不折不扣把规范要求执行到位。

  “今天,全省18家医疗废物处置企业在岗员工799人(包括处置线操作工、转运车辆司机等,不含轮休)。1月20日至今,医疗废物处置从业人员累计在岗2.5万人次。”2月21日傍晚,方斌斌给记者发来的微信,用数字对处理医废人员的辛劳作出注解。

  全省54家定点收治医院产生的污水,进入45家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样是生态环境部门关注的事。检查发现,这些医院的医疗废水处置达标。说到水,他特地提到对于4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加强监测,增加两个监测指标,确保万无一失。

  靠一包方便面撑着,干了大半天的活

  连线对象:徐州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医废事业部副主任 吴常伟

  连线时间:2月16日下午4点

  2月16日下午4点,记者拨通吴常伟的电话,他正在湖北荆州运输医疗废物回处置单位的路上。手机信号不太好,吴常伟嘶哑的声音断断续续,但始终耐心回答记者的问题。

  1 月31日,得知湖北荆州医废收集转运运力趋紧,吴常伟所在公司紧急征召参战人员,他和同事王震、王琪组成支援小队,自带防护装备和物资,奔赴荆州,协助当地收集、转运、处置医疗废物。

  吴常伟支援的荆州医废处置单位有10辆转运车,40多人承担整个荆州地区的医废处置。2月2日起,吴常伟和一名熟悉路况的当地工作人员,负责收运荆州所辖洪湖市5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疫情医废,同来的王震负责荆州江陵区,另一名伙伴则留在处置点烧锅炉。

  “荆州这边,医废主要用蒸煮工艺处理,普通医废要在134℃的高温蒸汽内蒸煮45分钟,高危医废则要120分钟,必须严格掌控好温度和时长。”吴常伟告诉记者,包括烧锅炉在内,医废处置每个环节要求都很高。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吴常伟工作时必须全程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护目镜,一天下来,鼻子、眼睛都不舒服,一定要随身带眼药水,经常摸出来滴一滴。每天早上他四五点钟出发,经常到晚上七八点钟才结束,医废量多的时候,他一天要跑两次。

  “医废怎么装、怎么卸都有严格的规定,48小时内必须完成处置。现在荆州医院病人多,如果我们没做完或者处置不及时,就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及时、规范地把几家医院的医废运回来,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责任和使命。”

  从荆州市区到洪湖市,来回有400多公里,光路上就要6个多小时。一路上,遇到卡口执勤,吴常伟就要停车量体温,一天至少要这样10次。“前几天荆州下雨,高速封了,只能绕路,加油站也关了,回去要比平时多花两三个小时。”他的话语中透着疲惫。

  春节后至今,荆州全城封闭,吃饭成了吴常伟的大问题。2月16日凌晨5点,吴常伟吃了一包方便面就开始工作,直到当天下午5点,他还没吃上午饭。“现在路上几乎看不到人,很难找到开着的店,想买吃的不容易。买不到东西,我们就等着晚上回单位吃。”吴常伟平静地告诉记者,前几天单位提供自热盒饭,但现在暂时采购不到,还在想办法解决。

  尽管困难重重,吴常伟和伙伴们一天都没停下工作。“我是个党员,1998年往后就一直干这份工作。十几年前,我经历过非典,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就要冲上去,一定要坚持到战疫胜利。”他给自己,也给伙伴们鼓劲。

  1月31日至今,吴常伟和伙伴们在荆州连续战斗20多天,协助当地处置医疗废物超310吨,其中疫情医废92吨。公司另一个团队2月赴孝感,协助当地处置医废逾180吨,其中疫情医废近60吨。

  “响应上级要求,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我们向荆州、孝感派去两批共7名员工,参与医废搜集处置。”林志祥动情地告诉记者,“他们很辛苦!防护服不好脱,就少喝水,用尿不湿!”他牵挂这些战友,“公司这两天向湖北寄了防护物资,还有自热饭、面包、酸奶,尽可能帮他们解决些困难”。

  “真希望车再大一点,能再多装一点”

  连线对象:南京汇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车队副队长 谢海洋

  连线时间:2月17日晚8点半

  2月17日晚上8点半,几经周折,记者终于联系上谢海洋,当时他刚吃上晚饭。这是他来武汉参与医疗废物转运工作的第一天,忙碌不停。

  2月14日下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接到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的函件,请求派人支援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南京汇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响应,派出两辆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4名工作人员一同出发驰援武汉。

  作为公司车队副队长,谢海洋第一时间报名,成为这支出征武汉四人小队的队长。另外3人,押运员何均经验丰富,驾驶员汪长新是个90后,维修技师殷其全负责保障高负荷运转车辆正常使用。

  2月16日上午9点半,4个人开着两辆车,带着380只医疗废物专用周转桶,还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直奔武汉。

  “南京到武汉,500多公里,路上车不多,一路畅通,我们只用8个小时就开到武汉。”谢海洋补充说,“这里特别安静”。到达指定地点,四人立即整理带来的物资,晚上10点多,他们才到住宿的地方,整顿休息。

  第二天早上6点多起床,四人分成两组,迅速接受任务,分别收运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华科大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医疗废物。

  “虽然出发前我们预想到任务会比较重,但看到堆积如山的医疗废物时,我们还是有些吃惊。这里垃圾房条件有限,加上人手不够,不少垃圾只能露天摆放,有些医疗废物也没按规范放在周转桶内。”谢海洋说,这一天,大家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和手套,帮忙安装周转桶,清理、运送医废……从早上7点一直干到晚上7点。光是他这一组,就跑了两趟医院,转运92桶医疗废物。

  “这个时候真希望自己的车再大一点,车厢再宽敞一点,再多装一点,好早点把医疗废物全部处理掉。”谢海洋说出几个人共同的想法。

  疫情严峻,武汉物资紧缺,商店关门,中午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四个人就吃从南京带来的面包。谢海洋说,“特殊时期,大家都不容易,我们能理解,公司领导请从天津来的同事,帮我们多带些泡面和面包。”

  谢海洋告诉记者,16日他们去金银潭医院收运医疗垃圾时,医院门外的路人看到车上江苏牌照,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回程时,一辆武汉牌照的私家车车主按喇叭致意,还透过车窗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那一刻,我对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早日完成任务,战胜疫情。”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充满干劲!因为我们奋战在一起

  连线对象 徐州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有限公司高温蒸煮车间班长 赵启南

  连线时间 2月16日下午3点

  经过多次沟通联系,2月16日下午3点,记者终于接到赵启南从湖北孝感打来的电话。这会,他刚处理完一批医废,利用休息的时间,抽空给记者回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紧邻武汉的孝感市,医疗废弃物呈井喷式增长,处理能力跟不上。

  “大年初一,我们回单位待命,得知湖北医废处理人员紧缺,当时也没多想,就主动写了请战书,想为抗疫作点贡献。”赵启南告诉记者,他跟同事陈欢、李贺、董垒向单位递上请战书,请求驰援湖北。5日,他们4人接到公司通知,组成公司第二批驰援湖北抗击疫情小队。当天下午,他们从徐州出发,晚上就抵达湖北孝感市危废处理中心。

  “来到孝感后,我们才真正知道,这里的危废处理人员有多缺乏。”赵启南介绍,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疫情发生前,孝感一天的医废处理量约8吨,而在疫情爆发后,孝感每天医废处理量都不少于20吨,仅靠先前一班8人次的工作,远远无法满足医废实际处理需求。

  “这些医疗废物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带来二次感染,成为新的病毒传播源。”赵启南说,来到孝感第二天,他们就会同当地危废处理中心工作人员排定新的工作班次——一天两班倒,每班6人,24小时全天作业。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是白班,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是夜班,每班各有一小时不到的时间吃饭、休息,其余时间他们都在医废处理线上作业,“实在累了,大家轮休几分钟”。

  如果说医院是最危险的战场,那么对于赵启南和他的同事来说,这些未经处理的医疗废物同样也是充满危险。“处理这些医疗废物时,我们要穿戴好护目镜、手套、防毒面罩,在面罩里面还要戴一层口罩。”他告诉记者,面对这些医疗废物,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

  “我们会把医疗废水、药液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区分,把医疗固废分出来,统一装斗,装进专业的机器进行抽压,随后进行高温消毒。”赵启南说,这一过程大约持续45分钟,以确保病毒在足够的消杀温度下彻底被杀灭。“为防止这些医疗废物被回收利用,我们还对它们进行破碎化处理,最后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厂作进一步处理。”他说,这个过程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工作人员要求比较高,必须熟练掌握机器进行规范操作。

  说起在孝感的工作,赵启南坦言“跟在徐州相比,工作量明显大了许多”。不过,当他看到孝感本地的同事跟他们并肩奋战在岗位上,“想着我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努力,这样一想,浑身就充满了干劲!”

  从早跑到晚,睁大眼睛查医废处理

  连线对象: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党总支副书记、副总队长 周兵

  连线时间:2月19日中午12点半

  “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总队队员放弃休假,全部投入现场检查。”2月19日中午,记者联系上周兵时,他刚忙完上午的工作,只能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短暂接受记者采访。

  “1月28日大年初四下午,我们就组织召集骨干人员,研究制定专项执法检查方案。”周兵告诉记者,他们将总队工作人员编为五个现场检查组,每组4人,会同各相关区(园区),对新冠肺炎处置医院和相关机构进行专项检查。

  “加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定点医院废水排放监管,防止出现二次污染,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周兵说,他所在总队主要负责对南京5家重点收治医院和一家医疗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检查。像定点医院,医疗垃圾的贮存和处理、废水处理和消毒杀菌,这些环节是否合乎规范,都是他们重点关注的点。

  “每天,我们要跑6个医疗点、2个危险废物处理站,对于医废运输、贮存、处置的单位,必须做到全面覆盖、全时监测。”周兵告诉记者,危险废物处理站一般比较分散、偏远,“一天跑下来,要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10点,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医废暂存区域是否保持室内封闭状态、是否张贴红色明显标志,医废是否按规定双层袋装后放在转运桶内,医疗废水有没有跑冒滴漏……每到一处,周兵和同事们都会细心检查现场情况。医废的运输处理,他们同样全程监管。运输工人是否穿戴好防护用品,运输过程有没有泄露,焚烧炉炉温能不能满足消杀要求,排放物是否符合环保指标要求……这样一个流程跑下来,他坦言“要花大半天的功夫”。

  “在现场,一旦发现问题,我们会立即指出,并现场指导进行整改。”周兵介绍,对于医院的环评方案、医疗垃圾申报表等,他们也会做详细检查。“通过检查,可以明确医疗废物的相应转移手续。确保医疗废物当天转移、规范处理。”他说,疫情防控期间,截至2月18日,南京出动环境监察人员近2200人次,对全市重点医院、企业检查达800余次。

  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像周兵一样的环境监察工作人员,肩上的担子将变得更重。“这几天,除了继续做好医疗废物处理的专项检查,我们按要求同步做好复产复工企业监管。”他告诉记者,尽管工作很累,但为了打赢这场阻击战,必须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从而守牢环保这个底线。

  交汇点记者 方思伟 胡兰兰

  策划 孙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