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江苏援鄂医疗队“战地日记”讲述驰援背后的故事
2020/02/25 00:34  交汇点新闻  

  截至2月24日上午,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共13批次,2804人。

  截至22日,江苏援武汉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4479人,累计治愈出院人数823人。

  823,让人欢欣鼓舞的数字背后,是江苏支援一线白衣战士的最美逆行。

  这群抗击疫情的白衣战士,也和我们一样,是别人的孩子,是别人的爱人,也是别人的父亲、母亲。在疫情面前,他们咬紧牙关,坚守阵地。

  2月12日夜,南京鼓楼医院162人连夜组队,13日出征武汉,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的22和23两个重症病区。1号君摘录了南京鼓楼医院援武汉第一医院医疗队部分队员的 “战地日记”,这些日记,见证了他们驰援背后的故事……

  没有国家的安宁,哪有小家的幸福

  南京鼓楼医院援武汉第一医院医疗队队员、干保302病区护士长房方

  2月13日

  作为一名工作20余年的护士,当医院征集赴武汉参加国家医疗救援队的人员时,我第一时间报名。12日晚上10点半,邓护士长突然通知我准备行李,第二天去武汉。

  那一瞬间,突然有点晕,又激动又不安。这么快,一点准备都没有,该怎么和女儿说?旁边,正在准备迎接中考的女儿问我:“ 妈妈,明天晚上我们吃什么,可以吃火锅吗?”我愣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

  怕影响她情绪,我没敢告诉她真相,夜里她入睡后,我悄悄地将她搂在怀里,一遍遍轻吻她的脸颊,忍不住悄悄落泪。孩子,原谅妈妈,才回国没多久又离开你,你一定会很难过,但是妈妈必须要去,没有国家的安宁,哪有小家的幸福,愿你能理解,愿你能自立。

  这场战疫,我们不能输也不能退

  南京鼓楼医院援武汉第一医院医疗队队员、徐丽雅护士

  2月17日

  今天是进病区的第一天,在从驻地转驳去医院的大巴车上,看着这座城,车上很少有人说话,除了后排医生小声地讨论一个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多数时间大家都沉默着。

  半个小时的车程,司机师傅将车停靠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门口50米开外。大家鱼贯而入走向住院部大楼,没走几步就见院内正停着一辆当地殡仪馆的运送车,几位穿着隔离服的工作人员抬头打量着我们一行人,两支队伍相顾无言错身而过,各自心里百感交集。

  那辆车仿佛在提醒我们正在和死神拔河……这场战疫,我们不能输,也不能退。

  对不起妈妈,我不能当逃兵

  记录者:南京鼓楼医院援武汉第一医院医疗队队员、妇产科护士邓娜

  2月20日

  看到84岁的钟南山院士第一时间奔赴武汉,看着年过古稀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忙碌在“红区”一线,我不仅满心敬意,也忍不住心疼。他们这种责任担当深深鼓舞着我。作为一名90后,我已经长大,国家有难我们来扛!

  当医院决定继续增派第三批医疗队时,我主动报名参加选拔,当晚接到护士长的电话,我终于有机会出征。

  此时,我还没有告诉妈妈我的决定。其实疫情一开始,妈妈就开始担心我会不会到前线去,以前基本一周一次的视频电话,那段时间每天都会“查岗”。我只能跟妈妈说,自己只是被调到了自己医院里的发热门诊,瞒着去武汉的事情。

  《无问西东》里面沈光耀母亲有一句话:“我好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就连命都没了,我只希望你体会人生的乐趣,希望你结婚生子,不是给我增添子孙,是想你知道为人父母的乐趣。”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平安。可是对不起,妈妈,国难面前,我不能当个逃兵。

  出征前,为了工作方便,我们剪去长发。女孩子谁不爱惜自己的长发,但是我不后悔,为了抗疫,这只是小小的一步。

  我与患者相互“点赞”

  南京鼓楼医院援武汉第一医院医疗队、第五护理组组员郑侠

  2月20日

  20日0点,我开启了新一轮夜班。

  12床的患者,医生今天下了病危通知书。就在昨天,他还拉着我的手说,他想早一点回家。今天我见到他时,他用了V60呼吸机。这台呼吸机是我们医疗队千里迢迢从南京带过来的,用了呼吸机后他的血氧饱和度一直维持在95%以上。

  我进病房时,他还没睡,套在手指上的脉氧探头掉了下来。我把脉氧探头给他套在手指上,拉着他的手说:“今天晚上我值班,早点休息,养好身体才能早点回家。”他似乎认出了我,伸出大拇指,冲我比了个“赞”。我也伸出大拇指,给他点了“赞”。

  半小时后,12床的呼吸机“叮叮叮”报警。我心头一紧,迅速跑过去,原来是他把呼吸机面罩扯了下来。他看到我,不好意思地说:“我想自己起来倒口水喝,你们这么辛苦,不想麻烦你们的,结果这机器‘出卖’了我。”

  这个时候,他还在为我们考虑,担心我们太劳累。我心里酸酸的,使劲憋住眼泪。我默默地把水杯倒满,插上吸管,递到他嘴边。他“咕咚咕咚”一口气喝掉大半杯。由于喝得太急,水从嘴角漏了出来。我拿纸巾擦掉他嘴边的水,轻声说:“不要怕麻烦我们,你早点好起来,就可以早点回家见到家人。”

  “袖标色”来了:“黄色是你,红色是我”

  南京鼓楼医院援武汉第一医院医疗队队员、骨科副主任护师周媛苑

  2月22日

  黄色是充满正能量的颜色,象征着光辉和希望。

  红色是吉祥、喜庆的颜色,象征着热情与活力。

  它们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颜色!

  而当这两种颜色出现在前方医疗队医护人员的手腕上,又代表着什么呢?

  当我们进舱后,即使原本熟识的同事,也仅能凑近了看写在防护服上的名字,才能识别对方。与我们互不相识的武汉患者,又该如何识别我们?

  护理部陈雁主任想到了一个妙招,让医生组长佩戴黄色的袖标,护理组长佩戴红色的袖标。这两个醒目的颜色,在蓝色的隔离衣格外亮眼。这样既便于医护之间快速识别,做好医疗组长与护理组长点对点的沟通,也有利于患者准确有效地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

  我们喜欢车水马龙,喜欢热热闹闹;我们也喜欢露出脸庞,喜欢与人面对面地相见!黄色代表着光明,红色代表着革新。今天,我们是国旗的颜色!

  老爸生日快乐,我给您画了个蛋糕

  南京鼓楼医院援武汉第一医院医疗队队员、血管外科护师汪洁

  2月22日

  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十天,去重症病房前需要穿戴两层口罩,两层手套,一身防护服、隔离衣,戴着护目镜、面屏。刚开始还不太适应,但现在已经逐渐习惯,因为保护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别人。

  今天也是爸爸60周岁的生日,过年前还在计划怎么给老爸过生日,但现在我身在武汉,女儿给您画了个蛋糕,祝我最最亲爱的老爸生日快乐,身体健康!我想您会以我为傲!

  想起接到出征通知的那天夜里,我告诉我爸:“爸,我马上就要去武汉了。”老爸沉默了一会,只说了一句话:“爸支持你。”然后就起身为我收拾行李。

  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尽快打赢这场攻坚战疫,待到樱花绚烂时,我们丛中笑。

  分秒必争,将危重患者转运到ICU

  南京鼓楼医院援武汉第一医院医疗队队员、疼痛科护师丁洁

  2月22日

  60床奶奶是一位病危的患者,我接班时处于浅昏迷状态,尤勇主任首先查看她的情况后,决定让病人转ICU行有创呼吸机继续治疗。考虑到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决定在病房先行气管插管,很快与麻醉科取得联系并得到回应。

  12点多,麻醉科来插管了,我们拿出准备好的药品,周老师时刻准备吸痰,在大家的通力配合下,插管非常顺利!插管一结束,尤主任、李敏护士长就带着我和周媛苑老师还有陆熠一起推着病床就走,一分钟也没有犹豫。在转运的过程中,我们轮流捏简易呼吸器的球囊为患者输氧,时刻关注患者血氧和心率的变化。

  在这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我们走的内部通道,到了以后发现门不通,刚接手ICU的护士也没有钥匙,眼看我们带的小氧气就快用完了,尤主任当机立断下一层问其他病区借氧气筒。我们下到17层,周媛苑老师首当其冲跑出去给我们探路,在大家团结合作下,很快就把患者平安送至ICU。

  虽然转运期间出现了小插曲,但是我们当机立断,齐心协力,把患者平安送至ICU!有了这次的经验,我们会很快梳理出完整的转运流程,以后会越来越顺利!

  每一个轻松表情的背后,都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病人只是医生工作中的匆匆过客,而医生却是病人生命的转折。

  谢谢你们,曾为了我们拼过命。

  冬已尽 ,春日盛 ,愿山河无恙 ,人间皆安。

  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策划 杭春燕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