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怕怕!40多万家政服务员难复工
2020/02/22 18:55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 包火车打“飞的”发补贴。连日来,各地的“硬核”举措让越来越多人开始踏上复工路。一些上班族为终于可以忙碌起来欢呼雀跃时,回头却发现原本提供“后勤保障”的家庭服务业至今还在停摆。

  到2月22日,在苏州工业园区一家政公司做管家服务的章瑜已经在甘肃省庆阳市老家呆了整整一个月了。“看着我同学、周围邻居纷纷去上班,我妈比我还着急,天天问我啥时上班。”章瑜说,因为公司复工日期一直定不下来,年后自己已经改签退了三次机票,目前还在家等通知。

  与其他行业相比,家政从业人员需要上门服务,疫情造成了上下家的信任障碍,“客户不敢让家政工去,家政工也不敢到客户家去”的尴尬使得很多家庭服务需求无法完成匹配,加大了行业复工难。虽然江苏明确符合防控条件的企业10号以后可以复工,但省内规模较大的好苏嫂、好慷、江苏蚕食等多个家政服务公司都表示,目前还没有时间表,具体复工时间要视疫情而定。

  谁为阿姨提供隔离?

  江苏有43万家政服务人员,九成以上来自农村。疫情发生后,为减少人员流动发生病毒传播的风险,江苏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倡议家政服务企业和员工及时关注疫情防控,对返岗人员实行隔离14天后再上岗。企业复工后主动提供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用品,同时做好人员动态信息登记、测量体温并引导家政服务员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但由于家政行业特殊的用工模式,阿姨在哪里隔离,隔离的费用由谁出都成了难题。虽然江苏的家政公司超过2万家,但超过九成阿姨与家政公司是松散的中介关系。家政公司将家政员介绍给雇主,收取几百至千元的中介费后,其与家政员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如果要求在介绍阿姨之间先解决隔离问题,估计很多公司也难以承担14天的隔离费用。

  为解家庭急需,一些雇主尝试对年前使用的相熟阿姨采取老家隔离、每天报备行踪和测体温的方法,14天后驾车上门接回。但由于各地的防控举措要求不一,在具体操作中往往遭遇车难开人难接的尴尬。近日南京就有一位雇主带着健康证、身份证,开车去句容乡下接阿姨,却被当地村干部拒绝进村拒绝放人的遭遇。

  疫情防控期阿姨的工资谁来付?

  国家人社部2月22日已经明确,疫情期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被隔离职工,企业应正常支付工资,对受疫情影响延迟复工的,可参照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工资,超过一个支付周期可发放生活费。但绝大多数家政工与家政公司之间不存在雇佣关系,疫情期间无法从企业获得工资,有没有收入就要看雇主了。

  要不要给歇业在家的阿姨发工资,不同雇主有不同态度。目前呆在南京六合老家的育儿嫂张阿姨告诉记者,如果3月份能去上班,雇主表示2月份可以支付一半的工资,如果3月份不去那2月份就不发工资了。她去年的月工资是6000元。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多年来家政工一直供不应求,为留住好阿姨,雇主或多或少都会对长期使用的住家保姆给予疫情补助,有的还支付全额工资。

  但面广量大的订单式钟点工就少了收入来源。今年40岁的常金莹一直在南京一家互联网家政公司做保洁,疫情期间没有订单也就没有收入来源。在淮安市洪泽区老家休息的月嫂郑德芳也表示,春节前自己刚刚在南京结束一个单子,目前没有收入。

  为了留住家政工,一些家政公司特殊时期主动承担责任,比如江苏蚕食家政公司明确,对服务满3个月以上的家政工,疫情结束后继续到岗的,疫情期间公司给予500元/月的生活补贴。好慷家政公司也紧急拨款1200万元,用于保障员工疫情期间的基本生活。

  后疫情时代找阿姨会不会更难?

  好苏嫂家庭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莉表示,多年来,家政服务供不应求。本来公司预计今年节后需求会比去年同期高出20%左右,但疫情直接让这个行业停摆了。

  据统计,全国整个家政行业规模大概在1.5万亿元,3000多万从业人员。到家集团CEO陈小华估算,今年仅一季度家政行业的损失至少在3000亿元左右,这对70余万家政企业来讲就是业务寒冬。

  为积极自救,好苏嫂家政公司紧急开发了多门课程,在特殊时期推出网上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公司还对针对宅家的家政工推出美食视频大赛,并对大赛前30名的选手予以现金奖励。李莉说,“通过比赛,既可以留住员工,也可以精进技术”。

  一些企业则将目光转向其他市场需求。58到家公司瞄准市场需求推出针对企业复工后的消毒服务。以中高端家庭为目标群体的鲸致生活第一时间响应盒马鲜生的共享员工“招工令”,从2月5号开始安排留守员工到盒马陆续面试,先后有100多名员工经过健康体检及技能培训后上岗。 江苏蚕食家政公司负责人李晓娟近日也通过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企业微信群,与辖区制造企业联系,将春节期间留守的100多名员工临时“共享”。

  省家庭服务业执行会长张乔表示,从长远来看,家政服务业仍是朝阳产业,刚性需求还在。希望相关部门关注这一特殊群体、这个行业,帮助家政公司共渡难关。等疫情结束,家庭服务业需求复苏,有更多人愿意加入这一行列,为城市家庭提供服务保障。

  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