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档”“父子兵”“全家福”奋战抗“疫”一线
2020/02/24 20:09  中国日报网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夫妻档”、“父子兵”、“全家福”……这些最美的“逆行拍档”,成为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抗“疫”一线的美丽风景。

  战“疫”到底!他们是相伴守望的亲人,更是并肩冲锋的“战友”。

  90后夫妻蹲守发热门诊

  “我们刚结婚,还没孩子,牵牵绊绊的少!”长阳人民医院五官科医师段洋洋、肿瘤科医师陈瑶是一对90后夫妻,两人很早就主动“请战”一线。

  2月14日,段洋洋接到通知,去“前沿阵地”发热门诊支援。“我也去!”陈瑶不甘落后。虽然医院一再考虑尽量不让双职工都上一线,但陈瑶坚持要和丈夫并肩冲锋。

  夫妻俩都是钟祥人,已在长阳扎根3年多。谁都清楚,发热门诊就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担心多少还是有的,但这是医生的职责。”陈瑶说。

  发热门诊承担着全县发热病人的排查,根据患者的检验、胸部CT报告再结合临床表现和疫区接触史,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在隔离病区进一步观察,确保每位发热患者不遗漏,做到及时救治。“发热门诊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守住第一道关口。”段洋洋说,目前对所有的发热病人都要隔离观察,除对病情做出正确诊断外,还要花很多时间给病人做思想沟通工作。

  “我们想一直坚持到疫情结束”。目前,小两口已经在发热门诊值守了10天。

  “父子兵”并肩抗“疫”

  “这一个月救护车最少跑了5000公里。”2月23日下午4点,都镇湾镇中心卫生院后勤保障组组长李小兵来不及歇息,从救护车上下来,便开始卸货。上午10点钟出发送病人到县人民医院,然后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领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又顺路帮村民代购药物……这样的“服务菜单”是李小兵每天工作的“标准餐”。“一天能吃三顿饭的日子不超过5次。”李小兵笑着说。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李小兵带着儿子李孟阳第一时间返岗。24岁的李孟阳工作不到3年,是都镇湾镇中心卫生院放射科的医生。“帮助病人转危为安,是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李孟阳说。新冠肺炎需要胸部拍片或CT筛查诊断,加上冬季本来就是流感、肺炎、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就诊人数比往常大约增加两倍。为节约防护服,李孟阳在诊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

  李孟阳说,每天他起床上班时,父亲已经出车去了。等他晚上睡觉的时候,父亲还没回来,两人只能在心里牵挂。

  四人奋战一线“家难圆”

  “他开车送我去县城的路上,一句话都没吱声。”2月23日,在隔离病区连续奋战15天,难得中途到指定酒店隔离休息的护士吕晓青,回忆起丈夫送她上“一线”的情形,紧张的气氛仍记忆犹新。

  33岁的吕晓青是资丘镇中心卫生院的护士。“我有11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又是党员,我去支援比谁都合适。”得知县城的集中隔离病区缺人手时,她第一个向医院请战。

  今年的春节,吕晓青一家始终没有团圆过。丈夫田春怀是资丘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科长,从腊月二十七开始,就提前进入“战时”状态;弟弟田春尧是该院的放射科医生,春节期间驻院值班,疫情发生后休假“清零”;父亲田太六今年已经65岁,是资丘镇柳松坪村的返聘村医,原本打算今年退休的他,义无反顾奔波在村级防控一线,没有半句怨言。

  每天下午5点半,田春怀背着喷洒壶开始消毒作业。“身上都是消毒水的味道。”20多天下来,田春怀的肩膀上因每天背着沉重的消毒水而磨出了淤青。有时候去村民家中消毒,晚上回来已经是半夜。

  为全心战“疫”,田春怀、吕晓青夫妻俩不得不把年仅6岁的女儿放在外婆家,从没离开过爸爸妈妈的女儿,每次微信视频时眼泪总是忍不住打转。

  一家人20多天见不到面,大家只能在家庭微信群里相互鼓励、牵挂守望。“要是说不担心,那是假的。”在村卫生室工作了一辈子的田太六说,既然选择当了医生,那就是救死扶伤,没得二话说。(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