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打响“应收尽收”攻坚战 社区工作者凌晨仍帮病人联系床位
2020/02/11 16:19  长江日报  

  2月10日,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接收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应收尽收,刻不容缓”,是阻断疫情传播源、打赢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招。而做到对重症患者“应收尽收”,是最紧迫、最要紧的硬任务,也是中央指导组部署的重大攻坚任务。紧要关头,面对战令,全市上下正排除艰难险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齐心协力,不少社区“应收尽收”

  “截至今天上午,所有确诊患者已全部转送到医院。”10日,江岸区谌家矶街天兴花园社区书记张建文说。为此,他忙了一夜。

  9日凌晨1时40分左右,张建文接到当天转移病人名单。他立即打电话联系车辆,并挨个电话通知病人收拾行李。当晚,他连夜将3个确诊病人送至医院,随后又跟着车辆回到社区,再将2名疑似病人送至隔离点。直到凌晨5时,他才回到家躺下。

  连日来,全市先后组织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市属国企干部职工、市属高校教师职工,共计1.6万余名干部职工,下沉到疫情较重的社区,统一编入街道社区工作队,协助开展“四类人员”集中隔离集中收治等工作。同时,各城区强化属地防控责任,统筹区直单位和街道(乡镇)共计1.7万余名党员干部,全覆盖联系包保社区(村)。市区共计有3.4万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经过努力,不少社区传来好消息。

  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书记杜云说:已将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和无法明确排除的发热患者共10名居民送入隔离酒店进行隔离观察。

  在江汉区满春街中大社区,目前四类病人暂时安置完毕。截至10日,10例确诊的全部送医,6例疑似病患和16名密切接触人员全部入住隔离点。

  9日晚11时,蔡甸经济开发区海天社区的两名确诊患者夫妻,在小区门前登上120车,被送往蔡甸区人民医院。至此,海天社区已知的四类人员,全部完成转送工作。截至10日17时,蔡甸经济开发区完成已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收治工作。

  想方设法,让“四类人员”隔离送医

  “我不去!我是轻症,躺几天就好了!”“万一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及时救治,去隔离点是对你自己负责啊。”“我自己身体自己清楚!”

  10日上午,在东湖高新区九峰街荣芳里社区一户人家外,正隔着铁门展开一场拉锯战。

  原来,根据前几日加班加点摸排,荣芳里社区共发现5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整整一上午,经过社区耐心劝导,只有一名居民愿意去隔离点,其他4人坚决要求居家隔离。

  街道指挥部当机立断,联合九峰派出所干警上门宣传。“疫情面前,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隔断所有可能的传染源啊!”最终,4名疑似患者转变态度,前往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

  10日,在青山区红钢城街一处隔离点,市民沈某得知已经确诊的妻子就医后自行回家,担心其无人照顾,强烈要求回家。隔离点工作人员一面安抚沈某情绪,一面向街道指挥部上报情况。经过协调,沈某妻子被收治入院,沈某安心继续隔离观察。

  为了让收治人员安心,隔离点尽心做好服务。在江夏区五里界街隔离点已收住47名本地村民。每名隔离人员都入住单间,房间内用品齐全,配备单体空调和洗澡间。“每天为隔离人员供应牛奶水果,午餐和晚餐是30元/人标准的两荤一素。”现场徐姓负责人说,该隔离点每天24小时有医护人员值守,每日两次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

  10日,位于黄陂区蔡家榨街的青龙山发热病人留观点收治了两名发热病人。前一日,一名在此留观的发热病人症状未减轻,转运至区人民医院做了CT检查出肺部有感染后,转至该街道卫生院进行收治。蔡家榨街建立街道卫生院分诊+发热病人集中留观+隔离点集中隔离的“三位一体”防控诊疗体系。截至目前,蔡家榨街做到了应收尽收、应隔尽隔,重症患者全部转运到了区级诊疗点。

  全力以赴,尽快完成收治堵住传染源

  白天不停接电话、接待来访居民、反复核实发热病人,晚上安抚居民情绪、帮居民联系床位……在武昌区水果湖街东亭社区,54岁的社区书记王学丽和其他4名社区群干为了尽快让确诊病人入院治疗,索性卷铺盖住进了社区。

  “每天晚上是我们最疲惫但又最忙的时候。”社区副书记成瑾介绍,有时居民情绪不好,安抚工作要做到晚上八九点钟。接下来,他们仍要连轴转,随时接收街道下发的空床位信息,核查每个发热病人的症状和入院情况后,为确诊轻症病人和重症病人联系床位名额。

  “每天工作像打仗,早晨6点钟起床,忙到凌晨两三点钟还在帮病人联系床位,一天下来只能休息4个小时。”成瑾说,“连滚带跑”凑合着盒饭和泡面便是三餐,这是社区工作人员真实的一天。

  10天来,洪山区卓刀泉街工作人员汪金元主动请缨,开着120救护车奔波在抗疫一线。1月31日下午,街道接到社区求助,120司机累病倒了不能出车,患者家属急哭了。汪金元拿出自己具有驾驶救护车资质的驾驶证,“我来吧,我能开!”

  这些天,汪金元穿着防护服,开着救护车,在医院与社区之间来回“生命摆渡”。全天24小时,只要有电话,就立马出车。他说,“我必须坚持下去,因为太多的病人等着我去接送。”

  (长江日报记者李锐李婷肖娟刘元聪王晶黄哲林敏杨蔚龙京陈俞王静文万凌汪峥张晟李金友见习记者余金兰)统筹:胡孙华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