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日记感动无数网友,被人民日报称为“最勇敢妈妈”的她这样回应
2020/03/02 15:02  交汇点新闻  黄欢  

  交汇点讯 2月16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上一篇《“妈妈去黄石了,600公里的思念” 一年级孩子的日记让人泪目》的稿件让很多网友动容。2月29日,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微信公号推出《这么近 那么远》系列插画,描绘最美逆行者背后的感人故事,其中就提到了交汇点的这篇稿件,并配文“打怪兽的妈妈,是全天下最勇敢的妈妈”。

  这个勇敢的妈妈就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护士长、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第四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孙晓兰,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许宸焕在她驰援黄石后给她写了一篇日记,并注明“仅以此诗,献给每一位支援湖北的白衣战士”。

  当交汇点记者联系上孙晓兰时,她显得很平静:“没想到儿子的一篇日记引起大家这么多的关注和关心,其实没什么,我只是和前方无数个同事同行一样,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做了一件最平常的事,暂时放下家人,一起在抗疫一线奋战,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的。”提及儿子的懂事与理解,孙晓兰说:“感觉他真的一下子长大了,我很骄傲也很放心”。随后,孙晓兰给记者发来了一篇日记,她说想用同样的方式回应儿子,也记录下自己这些天在黄石的感受。

  日记全文如下:

  三月,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应该是微风细雨、孕育生命的季节。但今年偏不,由于疫情,三月只有那吝啬的雨和狂怒的风。

  人们都关注着医护人员的安全,他们说,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平安安的医务工作者。

  是啊,不知不觉来到黄石已经21天了,从一开始的陌生,到现在救治工作的得心应手,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与黄石的医护工作者情同一家人的友情,以及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依赖,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想,这些都将是我们以后宝贵的回忆。

  来到黄石后,我在黄石市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工作。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我深切体会到这里医护人员疫情期间工作的艰辛。面对被感染的重症患者,我们不仅要治疗他们的疾病,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今天我上的是下午班,管理两位患者,其中一位患者对我说:“我之前不是住在监护室,而是在普通病房。你们没来之前,这里的护士一个人要管30多个病人,想找护士换个水都叫不到人,医生护士们太辛苦了。就在她们累得疲惫不堪时,你们江苏医疗队来了,真好!我现在能恢复得这么好,全是因为你们医护人员的付出啊!感谢你们!”我笑着对他说:“感谢你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要相互配合,才能战胜病魔,战胜病毒!我们是一家人,共饮一江水,情似一家人,我们不分彼此,你一定要加油,要对自己有信心!”

  在黄石,每天的工作都很忙碌,偶尔会想起跟儿子分开已经这么长时间了。从儿子出生到现在,这是最长的一次分离了。

  这次疫情期间,我看到了儿子的成长,仿佛一夜之间长成了一个小男子汉了,每一次跟他电话视频,他总是叮嘱我,要多吃饭,注意休息,每天要记得锻炼身体,保护好自己,他会等我平安回家!我问他在家有没有听话,有没有乖,他也回我:“我每天都很忙的,我要学习、上课,还有锻炼,我都没有时间不听话,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妈妈你不要担心我,你只要照顾好自己就可以,我会好好学习!”听着这些,我的眼泪在打转,我想对儿子说,“每个人都要成长,成长必然要经历风雨的磨砺,若一路风平浪静,那就不是成长。”

  武汉的樱花要开了,南京的樱花也快要开了吧?“蛋黄苏”团队紧握的双手,一定会把这座城和这座城的人民带进温暖明媚的春天,我们一定平安回来,拥抱我们最爱的亲人,一定!

  交汇点记者 黄欢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