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后在黄冈相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0/02/27 12:39  新华网  

  时隔13年,当王冰再一次和救命恩人刘清岳相逢,两人都穿着白大褂、戴着防护口罩,在离老家山东临清市800多公里的大别山医疗中心增援——当年那个躺在病床上的小男孩,追随着一袭白衣的背影学医从医、进入重症医学科,最终在他乡疫区追上了曾经遥望的身影。

  今年26岁的王冰,是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13年前,他在老家一个诊所就诊后,出现青霉素过敏症状。被送到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时,他已经命在旦夕。

  “我长这么大,就住过那一次院,当时濒死的感觉至今难忘。”王冰告诉记者,他保存着当年的住院病历,病历上写的主治医生正是刘清岳。

  从死亡边缘被拉回来的经历,让王冰对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医务人员格外感恩。他说:“我是独生子。救了我一个,其实是救了一整个家庭。我想像他们一样,救更多的病人、向他们致敬。”

  高考后,他选择了攻读医学方向,毕业之后选择前往重症监护室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医疗队,作为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黄冈。

  抵达黄冈后,王冰翻看资料发现,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名单里,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刘清岳。

  “刘医生是我医学生涯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当年出院太过匆忙,没向医护人员表达谢意,一直是王冰心中的遗憾。于是他多方打探,要到了刘医生的微信号。

  “一开始我还真没想起他是谁。”刘清岳笑着告诉记者,王冰念念不忘的唯一一次被抢救,却是他作为重症科医生的无数次日常操作之一。

  幸好,当年的患者资料保存齐全,在科室同事帮忙调出王冰的就诊信息后,他也想起了当时的情景:“他症状挺重的,别人青霉素过敏三天出院,他过了六天才撤掉呼吸机等支持设备。”

  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两人在同一栋楼、不同楼层的重症监护室工作。虽然近在咫尺,但繁忙的救治工作,让他们直到半个月后才得以相见。在刘清岳驻地酒店的大堂,王冰向刘清岳深深鞠躬,表达他迟来了13年的感谢。

  “我们戴着口罩聊了半个小时。除了当年的事,更多的还是刘医生嘱咐我做好防护、照顾好病人。”王冰说,如今两人在微信上时常联系,他经常向刘清岳请教照顾重症病人的一些事项。

  得知当年的胖男孩如今和他一样成为逆行的医务工作者,刘清岳惊讶过后,收获感满满。“他对我说感谢,但比起他从事重症医学工作、又在防疫形势高度紧张时毫不顾虑地来疫区支援,还有什么是更好的感谢呢?”

  新华社记者 陈灏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