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不隔爱!最“熟悉”的“陌生人”收到真情“告白”
2021/08/22 19:30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目前,南京江宁全域虽然已转为低风险地区,但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放松,隔离点是疫情防控的另一道防线,那里仍有一群日夜奋战的“白衣战士”,让我们一起去解密这群“战士”们的“坚守”和“温暖”。

  上阵“父女兵”,并肩战疫情

  “疫情之下,担当作为,注意安全。”这是刘微父亲在女儿出发隔离点前的嘱咐,话语里充满了谆谆教导和拳拳关爱。出生军人家庭的刘微从小深受父亲影响,积极向上,宽容豁达。在武汉疫情暴发时,刘微主动请缨成为了江宁中医院防疫突击队的一员。面对突如其来的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她和同事们一起“披荆斩棘”。为了接收大批量隔离人员,三天两夜她们只睡了6小时。刘微父亲,一名老党员,他以身作则,目前也在秦淮区某隔离酒店负责相关防疫工作。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是女儿心中的榜样。

  隔离点来了“全能”医生

  缪家明是南京市江宁中医院的一名肛肠科医生。禄口机场疫情发生后,缪家明主动要求进驻江宁区规模最大的集中医学观察点。“这里隔离人员多,工作任务和压力也会最大,我比其他医务人员要有经验,我会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缪家明说。

  到达隔离点位后,他迅速配合工作组完成了“三区两通道”改造,并制定完善了各项医疗工作流程。7月30日凌晨5时许,这里开始正式接收第一批隔离观察人员,在他和工作人员周密细致的部署下,短短的3天里,合理有序地完成了多批次隔离人员收住任务,其间缪家明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人数众多的隔离点里既要确保防疫无漏洞死角,又要满足隔离人员的就医生活需求,这无疑为防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隔离点里有肾功能不全的老人,每隔两三天就需外出血液透析一次;有临产的孕妇,是否能按时产检成了她们的心病,有的甚至出现了产前焦虑……这些缪家明都默默记在了心中,他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严格流程安排,注重细节把关,谨慎安排转运车辆,为隔离人员的就医提供了切实保障。隔离期内肾功能不全的老人没有落下一次治疗,准妈妈们也没有错过任何一次产检,隔离区的日子也成为了她们孕期中最温暖的时光。

  隔离点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吕章飞是南京江宁中医院的一名放射科医生。隔离点里,他几乎都是连轴转的工作状态,不仅要负责医学观察人员的隔离管理、健康监测、中药防疫汤剂服用、心理辅导,还要不断加强隔离点工作人员防控知识培训、负责日常消杀等相关工作,他们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不分昼夜接收和转运隔离人员。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唯一让吕章飞感到欣慰并幸福的事,就是在微信群里为大家带来每天核酸检测阴性的好消息。他说:“那条消息承载着希望与责任,以至于我每次发出消息都特别慎重。”“@所有人,截至目前,所有人员核酸都是阴性。”群内会立刻涌起一阵欢呼,仿佛大家离解除隔离的胜利又更近了一步。

  在隔离点里大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透过防护面罩后一双双清澈的眼神;看着一个个不论时间多晚、不论问题多么奇怪的微信群里细致地回答,都让隔离人员感受到了这群“陌生人”背后的温暖与付出。隔离人员一封封感谢信,是对隔离点所有工作人员的真情表白,更是对像吕章飞这样日夜坚守的医务人员最大的肯定和信任。“还有什么比得到别人认可更值得高兴的呢?”吕章飞在朋友圈的一条留言。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隔离并非“孤岛”,他们24小时驻守,用医者的担当和关爱为隔离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医学救治、人文关怀、情感沟通、心灵抚慰、精神鼓励等全方位贴心服务,这里,每天爱的能量都在交换,人虽隔离了,心却贴得更近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通讯员 曹欢 易海华 孙露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