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重点人群接种“满月”,专家:应接尽接赶紧接
2021/01/16 20:45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没有身体不适,一切正常。”居住在北京的张先生本周内接种了第一剂新冠疫苗。他告诉记者,接种后没有什么异样感觉,只是针口处有些肌肉酸痛。约两周后,他还将接种第二针剂的疫苗。

  自去年12月15日至今,中国开展新冠肺炎疫苗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刚过“满月”。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1月1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相关数据来看,目前接种进展速度正常。

  山西正在开展对18至59岁间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韦亮 摄

  当下中国正在使用的新冠疫苗种类属灭活疫苗。封多佳介绍说,该类疫苗的工艺受到全球公认,已经用了几十年,有几十亿人在使用,是一种久经考验、令人放心的疫苗。“从实战经验来说,灭活疫苗稳定可靠。”

  本月13日,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表示,该公司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截至1月10日已向国内各省区市提供了超700万剂,用于紧急使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15日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自重点人群接种启动以来,全国接种剂次已超过1000万。

  新冠疫苗接种共分两针,间隔时间为两周。韦亮 摄

  封多佳说,相关数据应该是企业根据疫苗供货量推测得出。按照相关疫苗投放的计划推算,这一进展属于正常速度。“首先要考虑多大的人群覆盖才能够实现群体免疫屏障,还要兼顾疫苗数量的有限性。”

  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按照“三步走”策略实施。第一步是对感染风险较高的重点人群进行接种,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工作、学习的人员。第二步是对高危人群的接种,即感染新冠病毒后易导致重症甚至病亡的人群。第三步才是普通人群接种。

  为何制定如此策略?“因为疫苗的数量有限,需要按照感染风险来划分。”封多佳说,这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各国疫苗接种的基本指导意见。之所以将中国当前的接种人群控制在18岁至59岁之间,是因为该年龄段的试验数据已经得出,60岁以上、18岁以下这“一老一小”年龄组的试验数据仍在研究中。

  每位受种者在接种前须填写知情同意书。韦亮 摄

  杨晓明也透露,从现在获得的数据和国家药监局申报程序看,在今年3月前,3岁至17岁人群也有望获批接种新冠疫苗。

  封多佳表示,这说明相关年龄组的试验已经完成。但他指出,疫苗接种可以覆盖全年龄,后续工作则要取决于疫苗数量供应能否跟上。具体的接种环节一定会有轻重缓急。“理论上是都要接种,但是要一步步来。”

  实际上,杨晓明在受访时也提到,从“应接尽接”的角度讲,疫苗目前“还是供不应求”。

  “全球都紧缺。”封多佳说,现在报出的数字多是产能,而非产量。产能具有时间限制,例如一家疫苗企业的产能可以达到10亿支,但是达到这一产量可能需要两到三年。详细数字还是应该关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他也表示,对新冠病毒进行主动预防,接种疫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将来或许能够研制出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物,但这仍然需要时间。

  1月14日,医护人员在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接种点为出租车司机注射新冠疫苗。目前,广东省正在按照优先口岸城市、优先重点人群的方式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新社发 李佳能 摄

  尽管国内外皆有专家呼吁“应接尽接”,仍有部分人群表示不愿接种新冠疫苗或持观望态度。封多佳指出:“这是因为对疫苗不了解。”接种疫苗产生副作用的概率非常小,即便有一点不良反应,与患病的痛苦相比也不算什么。

  “我们现在对大家的建议是,如果有机会接种疫苗且无禁忌症,应接尽接赶紧接,不要再去犹豫,担心疫苗会有什么其他问题。”

  构建群体免疫屏障是否需要所有人接种新冠疫苗?封多佳说,并不需要。国家正在制定更为详细的免疫规划,不同疾病的疫苗覆盖率也不相同。疫苗不是百分之百有效,要将“打折扣”的部分换算为需要增加接种的人口数量。

  1月8日,北京市西城第一文化馆,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为接种者问诊登记。从2021年1月开始,北京市各区按照国家确定的重点接种人群逐批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本月上旬受访时也表示,疫苗的保护率不是百分之百,比如中国批准的首个疫苗,其保护率约为80%。若要建立66%的群体免疫屏障,就需要更多人群接种。“我们计算了一下,大概有85%的人群要接种疫苗。”

  封多佳认为,85%是理论数字,具体接种率取决于疫情的变化。接种疫苗也是在干涉疫情流行,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疫情趋势会发生改变。在这样的动态变化过程中,疫苗接种工作也要相应调整。如果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再发生更大的流行变化,对于85%的接种率,“可能就是这个范围了”。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