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心理室 | 口罩这么有用,你究竟为啥不戴?
2020/02/14 20:53  新华报业网  

  本期主持人 傅秋源

  嘉宾 郭苏皖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家庭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师,EAP咨询师。

  记者前天接到朋友电话,她在电话里大吐苦水:过年期间小夫妻一直带着孩子住在公婆家,疫情爆发后,两代人的应对态度和应对方式处处冲突。

  她好不容易在淘宝上买来一包医用口罩拿给公婆使用,老人嗤之以鼻,坚持戴棉质的保暖口罩出门;她在高校工作,寒假期间偶尔要去值班,每次回到家,会先把外套放到阳台晾一晾,公公看到话里有话来一句:我们又不嫌你的咯;她用淘鲜达下单买菜买肉,希望公婆少出门,但是老人家坚持要出去遛弯;最让小夫妻崩溃的是,她老公的爷爷有点感冒发烧,公公直接出门买感冒药去了,气得她老公在家大吵一架,带着孩子搬到了她母亲那里。说到最后,她崩溃地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劝,天天跟他们讲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很严重,他们仿佛在听笑话一样。”

  记者除了安慰她,好像也想不出什么别的法子来帮她解决这个“难题”,问题也不只是她家有,在此次疫情初期就有网友贡献了真情实感的表情包来形容。

  某微博知名大V向母亲科普疫情传播的事例多么可怕时,母亲的关注点居然是要是能去吃那场酒席就好了。评论中网友深有同感地调侃:同一个世界,同一种母亲。

  即使当时对新冠肺炎的判断是“对中老年来说更易感染”,小年轻们也毫不放松,微博上戏称这一届年轻人“干啥啥不行,怕死第一名”。有时在公共场合,会看到某些大爷大妈口罩戴是戴了,要么挂在鼻子下面,要么熟人相遇的时候摘了唠嗑,他们好像并不在意口罩到底有什么作用。

  生活中大家总是感叹口罩难买,药店排队买还要起个大早,口罩已经被选为2020年过节最珍贵的礼物,家里养了猫猫狗狗的更是把心爱的宠物都给包上了。

  机智的人们在买不到口罩后甚至用橙子皮、尿片等等物品做了简易版……在这样一罩难求的情况下,竟然还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家伙,拒绝配合疫情防控,拒绝配戴口罩,还非要毫不在意地走到公众场合去。

  之前抖音上有一则挺火的短视频,马路上一位男性路人不戴口罩,被别人拦下来了,他振振有词地骂别人多管闲事不止,竟然自己掏出手机打了110,一边打还一边疯狂地输出:“我没得钱买口罩!没得口罩他们说走不到路!看你们来抓我不?我在这里等你们!……”结局自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那种:两名警察火速带走了这位“知法犯法”的老大爷。

  另一则小视频里一位重庆的女性,在商场里拒绝戴口罩,围观群众纷纷指责她,她倒是以一顶百、舌战群儒,最后商场保安也无计可施,只能报警。万万没想到警察来了,也不能说服她,她竟还动起手来。

  甚至还有些奇葩的人,晚上不睡觉,偷偷跑出来在往门把手、电梯按钮上吐口水。这些行径不仅妨碍疫情防控大局,违反相关法律,也透露出公共文明意识的欠缺。那么,究竟这些拒戴口罩或是对疫情始终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呢?家里亲朋好友不能够很好地执行配戴口罩等防护措施,要怎么劝阻他们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的郭苏皖医生。

  “很难说这些人都是反社会人格,大部分还是因为无知者无畏。当然那种特别恶劣的行为肯定是会得到教训的。”郭老师告诉记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的行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遇到这样和大家“唱反调”的人,对方到底为什么这么做,尽量去倾听对方的想法,之后再提出“你愿不愿意听我说说,假如你继续不戴口罩,会怎样。”如果在相处中,上来就说对方的行为反社会或者不道德,反而会激发对方的防御。“成年人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做一些改正和调整,接受规章制度。这些儿童化的行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心理不成熟,另一方面可能是采用了敌对的思维方式。所以,对于疫情中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们开通了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25-83712977,医生都是轮流值守的,希望大家有需要的话尽早联系我们。”

  郭苏皖表示,总体来说,中老年人的信息量相对年轻人来说比较少,有些老年人甚至不相信这次的疫情有这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之后向他们介绍社会、舆论媒体宣传的信息来让老人接受教育。“人们的接受能力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接受新事物相对慢一些,这种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做好自我的心理建设,对别人的嘲讽不要介怀,呵护好自己,更不要让别人干扰影响自己的心情。比如像你朋友那样把外套脱到阳台或是鞋子放在门外,都是正确的做法。年轻人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习惯不一样很正常。大家总说的熬夜问题,如果真的晚上工作效率高,可以和父母说清楚,请他们尊重自己,温柔地改变他们的看法,最终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

  诚然,戴口罩难免会产生一定不适感,很多人也没有养成戴口罩的生活习惯。但是,口罩能够有效阻断飞沫,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正确佩戴口罩,首先是个人防护的需要,容不得一丝侥幸心理。再者,佩戴口罩也是对他人的保护和尊重,防患于未然。面对疫情,所有人都处在命运共同体之中。为了疫情尽快平息,牺牲当下的这点“自由”,是应有的公共意识。希望大家不要用“我没有感染”这样的言辞自我麻痹,在防疫关键时期自我约束,用实际行动保护好自己和他人。

  交汇点记者 傅秋源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