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们而战!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2020/02/10 19:02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爷爷,明天我就要换病区了,又来了一批医务人员照顾你,一定要坚持啊。”2月7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朱志红在夜班前接到通知,从明天开始,他们将离开危重症病房,开始接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C8西病区。

  虽然同在一个医院,但想到今天下班后自己将很难再抽出时间来看爷爷,朱志红很是不舍。“这位九十多岁的爷爷是我接触时间最多的病人之一。我至今仍然记得,我第一次为他留置胃管,尽管操作时有不适感,但他还是对我竖起拇指。我想,在他看来,我们还在守护,还在战斗,这就是活下去的希望。”

  2月2日,江苏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118人出征前往武汉,距今已过去一周时间。目前,他们所支援的C8西病区共有50张病床,主要负责收治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这些病人病情较重,大多需要吸痰、使用呼吸机,穿刺深静脉……而这所有的操作都有被暴露的危险。

  “每次进出病房都要花将近一小时来穿脱防护设备,每个步骤不敢有丝毫马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顾俊说,由于身着防护设备,上班中途很难解决个人问题,所有队员均是穿着尿不湿上班,大家自嘲是提前体会老年状态。

  因为穿着厚重的防护设备,原本驾轻就熟的救治操作变得格外困难。一次,一名患者的脉氧急速下降到65%,需要立即抢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钱晓冬当下给予开放气道,和同事捏球囊辅助通气。“手套戴得越多,对手的压迫力量越强。我们戴着五层手套,没捏几下就觉得好累。”由于找不到患者的静脉通路,最后钱晓冬尝试大静脉通路,在双手麻木的情况下,凭着感觉和经验才一针见血,成功注射。“前一刻身体还是热的,下一刻就是湿衣服贴着后背那种钻心的冷。”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到处可见救援队成员坚定奔向病房的身影。“时间就是生命,我们是在与死神拔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敬辉在接收一位急需抢救的重病人时,甚至放弃佩戴最高级别防护装备,而首先选择抢救病人。

  为同胞而战,我们甘之如饴。尽管抵达武汉仅一周多的时间,但在这座受伤了的城市里,每位队员都有着各自的执着与坚守。

  “我护理的是一个有呼吸衰竭症、意识不清的病人,他无法控制排尿,导致尿液浸湿了满床,我立即给他更换了干净的床单和被套,同时留置尿管,这样他会方便舒服些。”回到酒店已是深夜,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ICU副护士长陶华奎躺在床上仍然久久无法入睡,脑中总浮现那些被病魔折磨的患者,心中不由为他们祈祷,为武汉祈祷。

  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顾德玉在战“疫”日记中这样写:“今天一位武汉的阿姨说:‘等我好了,欢迎来武汉做客,我做好吃的给你吃,你们辛苦了。’听到这样的话语,更坚定了我的信心。”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主任医师胡伟伟如是说:“今天心情非常好,因为我终于能吃得下饭了。来到武汉后我发现自己厌食了,硬着头皮一天吃一顿饭。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吃饭,不连累其他伙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患者减轻病痛,还武汉人民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困难是有的,艰辛是有的,但是又如何,中国热心儿女有什么克服不了的!灾难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杨轶涵说。

  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通讯员 李速 薛晓慧 陈子琛 孙蔚佳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