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抗疫科研攻关作出中国贡献
2020/05/02 12:39  经济日报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与中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探索实践相互印证,充分表明:人类与病毒较量,必执“科技利器”。中国科技的“硬核”力量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分外耀眼,有力彰显了我国在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储备实力和科技长期积累的深厚底蕴。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面向全国“揭榜”,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救治。就在最近,新冠肺炎国内首批疫苗开启临床试验,我们朝着彻底战胜这一病毒又迈出重要一步。在战“疫”的“主战场”外,从AI测温系统、智能机器人、限流预警平台等新产品助力复工复产,到各种智慧农业的新服务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再到“云签约”等新方式让企业运营从“面对面”转向“屏对屏”……有了科技的全面“护航”,即使面对疫情,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也始终按着“行进键”,且不断积累更好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这就是中国科技迸发出的战“疫”力量。这股力量从何而来?

  力量源自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要多个领域、多种资源、多方力量的统筹与协调,需要有效组织和有力引导,甚至要以举全国之力推动。为应对此次疫情,全国范围内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迅速组建,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在短期内就取得积极进展,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是我国探索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

  力量源自科技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近年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特别是在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切实发力,一系列夯基础、消梗阻、增活力的真招实招接连落地,使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这也是科技战线在此次战“疫”中有能力快速响应并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力量源自我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庞大国内市场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也是各类科技成果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其释放出的巨大技术需求,可有效降低技术研发成本,为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广泛应用和提质升级的空间。当前,一些传统行业受到疫情冲击,但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却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一大批基于新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进入人们视野并开展应用,不但丰富了各领域技术储备,也使我国的科技积淀愈发深厚。

  实践证明,越是面对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越要依靠科技力量的强大支撑。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特别是在推动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需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要不断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更好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把科技体制改革引向深入,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加大源头创新供给;进一步扩大科技领域的开放合作,更加广泛汇聚各方面创新资源,当前尤其要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同有关国家分享战“疫”经验,为全球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出中国贡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