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强调的“教训”,折射出什么道理?
2020/04/21 22:08  科技日报  

  寇勇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4月20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了解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情况。

  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被称为中国的脊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钟灵毓秀、巍峨壮观的秦岭,蕴藏着中国的生态密码和人文密码。在地理上,大秦岭是中国腹心、中国绿心。在功能上,大秦岭是中国绿肺、中央空调。它是中国气候上的南北分界线。特别表现在冬夏季风的巨大屏障作用。素有“国之龙脉,岭立天下”之称。

  总书记的到访,人们自然将之与前些年沸沸扬扬的秦岭违建事件联系在一起。曾几何时,大大小小的违章建筑错落于秦岭山脉之中,其对生态的破坏及安全隐患令人咋舌。从2014年5月到2018年7月,总书记先后六次就“秦岭违建”作出批示指示。在中央的强力干预下,附身于秦岭的“蛆蛹”最终得以清除。其过程之曲折、堪称秦岭生态保卫战的一部“大片”。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生态安全息息相关,生态安全的本质在于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条件这一基本保障。为此党中央确立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置于同样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生态就是生产力、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等理念,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而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诚然,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生态环境不是一道免费的午餐,必须充分认识维护生态安全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建立健全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秦岭违建事件”从表面上看,与一些地方领导和职能部门作风飘浮、形式主义严重不无关系,但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社会对保护生态安全意识不清、认识不足。习近平在秦岭考察时强调,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寥寥数语,总书记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祖国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自然的自我恢复功能也在递减,保护生态安全日趋复杂化和动态化,其中牵涉到的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要以绿色发展理念助力科技创新活动,着力研发推进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等高新科技及其产品,同时组织开展关于森林、海洋、湿地、沙漠、草原、园林等生态文化研究,构建完整的中华生态文化体系,涵育全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合作、与自然同生存共发展的风尚。

  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抗疫形势和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但远大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无不建立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惟有沉下心来摒力而为,方能不负时代的重托。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