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 总书记深圳讲话中,还有一个要点值得关注
2020/10/16 09:02  新华视点  

  习近平总书记10月14日深圳讲话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改革开放”无疑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与此同时,讲话中一个提法也引起观察者的注意,那就是“社会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来,深圳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就像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样,将“社会事业建设”提升到“社会文明”的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觉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主动探索。

  显然,将“社会文明”同“物质、政治、精神、生态”四个文明并提,也是对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五个文明”的提法并不是第一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有表述。但是,两相比较,便可以看到新意所在。

  十九大报告是这样讲的:“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这是对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展望。

  而深圳讲话,则是对过去40年深圳发展的总结。

  意味着什么?

  这表明,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深圳作为经济特区,40年的腾飞不仅在经济领域,而是“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必然结果。

  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去年8月,党中央出台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的新时代新任务,就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从当年的“先行先试”到如今的“先行示范”,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特区”之“特”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和发展,也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辟新境界的缩影。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是经济、技术、国防的现代化,更是制度和治理等的全面现代化。

  深圳等经济特区站在推进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必然要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中成为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前往莲花山向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他讲了一句话,既是告慰前人,更是激励吾辈:“党中央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内涵和使命。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那时的深圳又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