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连云港西墅村:特色产业让 “小渔村”变“小康村”
2021/04/30 21:28  连网  

  【连网】□ 张晶晶 陈立香

  每日清晨,90后夏靖璎总是早早来到连云港连云区板桥紫菜加工园区的厂房内,为迎接新一天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负责人,他已经有着多年的紫菜养殖、加工的经验,是在实干中摸索成长出来的青年带头人。这样的创业者在连云区海州湾街道西墅村还有很多。近年来,西墅村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提质增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

  (如今的西墅村)

  “西墅村原是一个传统的小渔村,主要以海洋捕捞为主。随着海洋捕捞资源逐年衰竭,西墅村的紫菜养殖加工成为激活全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西墅村党委书记汪卫兵说,“我们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改传统捕捞为近海紫菜养殖加工,依托区位优势,多元投入,迅速发展,全村共养殖紫菜3.5万亩,紫菜加工设备46台套,加工紫菜4亿张,产量占全国的1/16,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民们走上致富道路。”

  (西墅村的前后变化)

  为了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村里投入3000多万元,征地130多亩,在板桥建起村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加工集体性企业,在近海扩大紫菜养殖面积,培育特色产业。“在东部城区,西墅是第一家上紫菜加工项目的,从两台加工机起步,持续翻番到数十台,从百亩海域的紫菜放养面积到如今的近十万亩。”汪卫兵说,这也让西墅收获了“全国紫菜第一村”的美誉,又增强了小康村的综合实力。

  (紫菜养殖)

  目前全村紫菜养殖面积达3.5万亩,紫菜养殖及加工企业40家,一次加工生产线46条,二次加工生产线4条,其中,村集体养殖、加工企业11家,拥有一次加工生产线11条,养殖面积5000亩。2018年实现紫菜养殖、加工年产值1.9亿元,其中集体实现产值5200万元。

  (紫菜深加工)

  2007年,在“城市东进,拥抱大海”的总体发展战略下,西墅被规划成为连云新城建设的先行区,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小渔村面临着整体搬迁。西墅村充分做好项目规划,利用此次整置拆迁的契机,摇身一变,渔村变都市,庭院楼房变成花园楼区。

  笔者看见,整个西墅小区环境优美,小区内的设计装修处处保留着渔村气息,小区墙壁上一幅幅墙画展现着渔民特色文化和生活状态;楼栋之间的空余处装修成储物处,存放村民的渔网等出海工具,让村民们既可以享受城市小区住宅的舒适环境,又可以保留他们的习惯。

  为了方便村民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生产和生活,村集体投入160万余元,购买了2艘钢质渔轮和2台自备车。“渔轮用来护滩护航,保证了海上生产有序、安全地进行。自备车配置专车司机,按时往返西墅、墟沟等地,接送村民,为村民生产、生活等提供了极大便利。”村民程景爱骄傲地说。

  (西墅村自备通勤车)

  这些只是西墅人的福利之一。工业园区的建立和产业的发展壮大,为西墅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仅鑫海养殖厂就帮助了20余名村民就业,切实解决了村民就业的难题,从事紫菜养殖的工人平均年工资能拿到6.5万元,从事紫菜加工的工人平均年工资能拿到3.5万元。

  经济发展带动了村民富裕,为保障村民生活,西墅村村民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纳入失海失地退休保险,享受每人每月850余元生活保障。此外,村委会每年花费约300万元用于发放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保障金,每人每月150余元;春节、中秋两节期间为辖区750多位退休老人发放过节费,每人600元,并对8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走访慰问。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7万元。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