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徐州新沂阿湖镇:“甜蜜葡萄”种出“幸福生活”

  产业找对头,小康有奔头。徐州新沂市阿湖镇找准葡萄特色产业,实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方面吸引当地农民融入葡萄种植、管理、销售全流程,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延伸葡萄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确保就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跟随《江苏新时空》记者一起去探寻当地的“甜蜜产业”致富路。

  江苏台记者刘聪琳:葡萄文化展览馆、葡萄产业示范园、葡萄广场,各种葡萄元素是徐州新沂阿湖镇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些和葡萄有关的地方,都是在当地大力发展葡萄产业之后出现的。当地的居民告诉记者,自从种了葡萄,他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幸福。

  记者来到阿湖镇的时候,种植户王宝翠正把葡萄搬运到货车上,王大姐告诉记者,这次总共有一万五千多斤的葡萄要运往湖南长沙,葡萄的销量很好。

  看到王宝翠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她还和大多数阿湖镇人一样,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收入微薄。为了带领乡亲们致富,2009年,当地引进葡萄种植项目,可结果却有点意外。徐州新沂市阿湖镇居民王旭回忆道,当时由于技术欠缺,葡萄种植品种杂乱,品质达不到要求,外面的果商不认可,价格卖得比较低。

  面对困扰群众的种植和销售难题,阿湖镇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成立葡萄产业研究院,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南京农业大学新沂葡萄产业研究院技术员王继红介绍,产量控制、串型控制,一般一亩地产量控制在两千五百斤到三千斤,质量达到标准要求,这就可以统一找外面的收购商一起往外走货。

  而针对收入偏低的农户,当地政府则利用上级扶贫资金统一建设葡萄钢架大棚,培训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现在,越来越多的阿湖镇人选择在家乡就业,靠葡萄致富。

  徐州新沂市阿湖镇居民郑玉锦告诉记者,专家细细讲解,葡萄串型上去了,口感也上去了,经济效益比原来也提高。原来种植玉米、小麦,一亩地赚四五百元钱;现在种植葡萄,一亩地利润能有一万元。

  王宝翠也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在家里也能照顾到老人孩子,而且一年纯收入二十多万元。通过这几年种植葡萄,日子越来越甜了,这就是老百姓想要的小康生活样子!

  找对了产业,还要做大做强。阿湖镇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确保当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创办年产500吨的葡萄酵素加工厂,实现了葡萄的反季节销售和深加工。举办“葡萄文化节”,线上销售、线下旅游同步发力,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如今,新沂“阿湖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葡萄产业产值年均增幅达5%以上,农民年均增收7%以上,就近吸纳农民就业数量增幅约20%,示范带动周边葡萄种植亩均效益超8000元,年产值超两亿元。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刘聪琳 章斌炜 新沂台 编辑/胡超)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