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大院“种”出精神食粮
2020/07/26 11:41  光明日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宁夏固原农民吴凤芳拗不过老伴儿戴天福,两个人坐着车,从20里外的家,赶到梁云文化大院。尽管这两年腿脚不便,77岁的戴天福还是指望着“隔三岔五来这儿,过把戏瘾”。

  这是固原市原州区一个不起眼的院子,与一般农家院不同的是,院子里时常传出悠扬的秦腔,还有精彩纷呈的皮影戏、刺绣作品、传统秦腔、眉胡剧等。

  大院主人叫梁云,曾是一名木匠。10多年前,热爱皮影、唱戏的他开始筹划建设文化大院。有了梁云文化大院,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记者还没走进梁云文化大院,秦腔的曲调已经传了出来。

  正在为乡亲们演唱秦腔选段的是邻村村民柏丽香。她自幼酷爱秦腔,如今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只要有空闲时间,她就会来到文化大院为乡亲们表演节目。

  最近,柏丽香还玩起了网络直播。柏丽香说:“有舞台让更多人看到自己表演,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舞台上,演唱者一板一眼,弹奏者一曲一调,尽管是业余爱好者,但是热情丝毫不减。

  就像农家院质朴的风格一样,秦腔之外,梁云文化大院里的“草根”艺术和非遗文化扑面而来。大院还收藏了不同年代的农耕用具、传统和手工制作的瓦塑、剪纸、刺绣、皮影等实物300多件。梁云引着记者走进院中的陈列馆,里面展示了他收藏的老物件,老酒壶、三弦子、纺线车等。

  一个普通农民为啥建起文化大院?

  “皮影戏是我的家传手艺,我从15岁就开始学习这项手艺。”梁云告诉记者。

  梁云文化大院成立于2012年,成为宁夏第一家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也是固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大院。

  除了梁云文化大院,固原市原州区还涌现出120多个文化大院,79个民间演出团体,其中,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大院有50多个,如沈家河文化大院、王永红文化大院、杨郎文化大院等,覆盖原州区各乡镇和街道,参演人员达5000余人。这些草根艺人活跃于田间地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传统文化不能就这么被落下。”梁云说,“会把文化大院一直办下去。”

  (本报记者陈鹏王建宏张文攀李晋荣)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