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谷里敬老院的幸福故事
2020/07/08 17:00  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江苏南京的近郊,有一家农村养老院,老人们都把这里当做家,他们说,互帮互助,开开心心,这就是老年人的小康生活。

  这位正在拉二胡的爷爷叫方传富,今年78岁,他心中的小城就是这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谷里敬老院。

  方爷爷:每天都给扫、擦、拖,干干净净的。吃的方面呢我们自己选择,想吃什么报什么。就是这么好,你看多开心!

  谷里敬老院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2018年,江苏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改革提速,谷里敬老院开始改造升级,政府主办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加入。谷里街道和社会招募的管理团队共同投入1500多万元,建成了73个房间,146个床位,共有团队20人。

  几年前,因为无子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义务人,方爷爷住进了南京郊区的谷里农村敬老院。走进方爷爷的房间,记者看到空调、应急呼叫系统等设施一应俱全。为防止老人摔伤,敬老院内的水泥地都铺上了塑胶,走廊内也加装了扶手。有些老人腿脚不便,还可以乘电梯上下楼。同时,养老服务也日趋专业化,在谷里敬老院,工作人员大多来自经验丰富的医生、康复师、营养师和护士。

  谷里敬老院运营团队负责人 徐芳:政府引入了专业团队以后,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团队来做。有了社会力量进入以后,我们也提高了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能让老人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

  方爷爷:我们的环境优美,现在我们老有所乐。你看我自学二胡,打八段锦,这是我们的幸福生活。

  这位正在写毛笔字的老人是高爷爷,他年轻时曾经支过边、种过地,退休后回到南京,老伴在几年前去世后高爷爷便一个人住。因为子女都不在身边难以照顾,他住进了谷里敬老院。来的时候,心理上还有很大的抵触。

  谷里敬老院院长 姜兆清:来了之后高爷爷也不愿意搭理我们,情绪也比较低落,经常也不愿意合群,也不愿意跟老人在一起聊。

  姜兆清原来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后来加入到了养老服务的运营团队,在公建民营改革后成为谷里敬老院的负责人。当她注意到高爷爷整天盯着和敬老院一墙之隔的农地里干活的农民,再一联想他年轻时支边的经历,姜兆清决定多和老人聊聊支边时的经历,拿这个当消除老人顾虑、拉近距离的突破口。渐渐地高爷爷开朗了起来。

  高爷爷: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蛮好的,都不错,都挺关心人。因此我也要报答他们,所以以后我要开心点。

  高爷爷在这里不仅找到了家的温暖,也找到了老年时光的充实与快乐。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写毛笔字,院里专门给他找来了兴趣相投的老人,还打算办个书法班,请高爷爷当老师。

  高爷爷:我们谈得来的朋友,第一身体要健康,第二就要互相要来往。大家都开开心心、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这就是我们老年人的小康生活。

  谷里敬老院运营团队负责人 徐芳:我理解的小康生活对于我们老人而言,吃住穿已经都不是最主要的了,对他们来说是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每天都能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能愉快地沟通、聊天。我们也给他们报了一些老年大学的班,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大学的学科来,也就做到了老有所学。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