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试验田” 打造“新高地” ——一论抢抓“自贸区”发展新机遇
2019/08/30 21:52  新华报业网  袁媛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8月30日正式揭牌,江苏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迎来新的重大机遇。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推进自贸区建设,要“突出特色、深化改革、务求实效”。抢抓自贸区发展新机遇,我们在积极分享自贸区带来的重大政策红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自贸区所肩负的改革试点使命,种好改革开放“试验田”,打造制度创新“新高地”,让自贸区更好地助力江苏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入群”自贸区,补上了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对外开放的一块短板,我们更应意识到,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这项重大战略决策,绝不是为了增添几个政策洼地,而是要赋予各地各有侧重的差别化改革试点任务,希望各自贸区深入开展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对江苏自贸区来说,就是要围绕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提高境外投资合作水平、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种好自贸区“试验田”,就不能把它当作地方的“自留地”。我们要多在制度创新上下力气,少一些“拼政策”的冲动。倘若眼中只看到自贸区对本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出台政策的出发点以所在片区利益为优先,就容易回到取代性竞争的老路,让狭隘的既得利益、短期利益损害全局发展。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要可复制可推广,其本质是包容与开放。相关改革主体要以开放的心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富于创造的智慧,做勇于“动奶酪”“破梗阻”的探路人,当好改革领跑者、开放新标杆。

  种好自贸区“试验田”,不是“造盆景”而是“育苗圃”,尤其要在制度“选苗育苗”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在深化改革、创新制度时,牢牢把握江苏的发展特点和战略规划,合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不断深化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领域的改革,加快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改革机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对要素和创新资源的吸引集聚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审批、监督、管控机制,优化各项流程,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

  种好自贸区“试验田”,更要把握大格局。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的总面积是119.97平方公里,对比全省10.7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体量来说,可谓之“小”。然而“小”从来都不是发展的阻碍,改革开放40年,江苏靠着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以占全国1%的土地创造了10%的经济总量;自贸区要用“小身板”撬动“大未来”,依靠的则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大格局,把江苏自贸区放在全省、全国的发展大局中看待。

  对自贸区三大片区来说,要积极下好制度创新先手棋,当好深化改革排头兵,强化自贸区的辐射能力。对片区外的产业区域来说,要主动接受辐射,承接溢出效应。一方面是主动完成对接,做好产业链配套,以内外联动的格局带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对标找差、自加压力,自觉率先应用自贸区创造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政府职能转变、效率提升、营商环境等方面主动缩小与自贸试验片区的差距,大力强化自身的配套与承接能力。对全省各地来说,要用好江苏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在更大范围内抓住这一红利。比如,把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企业、商品、服务、人员、资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机联系起来,发挥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携效应。再如,用好江苏自贸区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定位,对周边地区可能出现的先进制造业外移做足承接准备,让全省各地既成为建设自贸区的贡献者,也成为自贸区发展红利的享有者。

  交汇点记者 袁媛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