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企业家云集的盛会,掌声因何响起来?
2019/11/05 19:49  新华报业网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5项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强调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夯实和平统一基础。

  11月4日上午,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江苏大剧院隆重开幕。本届峰会以“深化融合发展,打造共同市场”为主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反映了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

  

  四个“到哪里去找”引发全场掌声

  新知旧雨、群贤毕至,1300多位两岸企业界人士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笔者在现场聆听了汪洋主席的演讲,当他讲到四个“到哪里去找”的时候,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每讲一个“到哪里去找”,掌声都在会场自发地响起。

  四个“到哪里去找”就是:

  ——大陆经济是大海,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不能掀翻大海。大陆经济增速的确有所放缓,每年经济增量相当于台湾经济总量的两倍,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这样的市场容量到哪里去找?

  ——大陆人工成本的确在上升,但工人吃苦耐劳、心灵手巧,不迟到、不早退,这么好的工人到哪里去找?

  ——大陆的研发能力不是世界最强,但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最强大的配套能力,一部手机从接单到出货72小时内就能搞定,这样的条件到哪里去找?

  ——大陆相关政府部门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各级公务员都在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千方百计为企业减税负、降成本、增便利,这样敬业负责的政府到哪里去找?

  四个“到哪里去找”,简明扼要、直抵人心,既是发问,实际上已经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一位聆听演讲的企业家表示,这四个“到哪里去找”非常接地气,既道出了企业家的所想所需,又展现了大陆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和付出!作为峰会的主办地,南京市领导表示,四个“到哪里去找”,到南京找!

  

  惠台利民“26条措施”引发热议

  与峰会同步,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成为峰会热门话题。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认为,在当前时刻出台“26条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此举将给广大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为促进融合发展、打造共同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大陆全心全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真诚意愿。台湾方面理事长萧万长说,大陆2018年提出“31条措施”获得台商普遍认同,很高兴又听到“26条措施”的出台,一定会带来很大助益,值得我们报以高期许,希望大陆方面能够持续充实内容、深化落实执行、加大支持力道。

  

  笔者注意到,网上网下对“26条措施”好评如潮。与会台湾人士受访时纷纷表示,大陆方面再推惠台利民新的“26条措施”,让大家感到“特别暖”。

  “新的措施中最让我们台商期待的,首先是准入多元,其次是同等优先。”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受访时说,这些措施包含允许台商参与重型装备、环保项目、航空货运物流等;个人方面则涉及领事保护,甚至还细化到台胞在大陆购房以及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我感到近年来的惠及台胞政策,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给台商台胞带来更多福利。”李政宏颇有感触。

  在大陆扎根20年的鹏鼎控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庆芳认为,大陆在保障台胞权益方面不断完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台商开拓商机,因而台胞台企才能在此专心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26条措施”出台后,台商有机会进入更多领域“大展拳脚”,可以与大陆企业在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走向国际市场。

  “没想到‘26条措施’会这么快出台,让我们可以‘触摸’到许多过去难以‘触碰’的产业。”江苏华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庭育说。该企业主营业务涉及集成电路产业,大陆蓬勃发展的5G产业与其主业息息相关。“‘26条措施’让我们有了更好平台去对接大陆厂商,去做技术和市场的结合。”

  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看来,“26条措施”的出台让两岸企业携手走出去“更有底气,腰杆更硬”。他说,“两岸企业应共享发展机遇,不仅要‘走出去’,更要抱团‘走出去’,合作才能制胜未来。”

  苏台合作已经成为两岸合作的闪亮名片

  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巨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

  这次紫金山峰会上列出的一组数据,也展现出台商对大陆投资沉甸甸的信心和决心:年初有关机构对台资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94%的企业表示会继续增加或稳定在大陆的投资,只有6%的企业打算减少投资或向外迁移;今年前三季度,大陆实际使用台资增长40%,多个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项目签约或开工。

  

  苏台合作就是两岸深化合作的最好例证。截至今年8月,江苏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79万个,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6300个,实际到账台资近800亿美元,全省吸引利用台资总量连续15年位居大陆第一。在大陆上市(挂牌)的江苏台企达23家,位居各省份前列,仁宝、纬创、光宝、台塑、台积电、明基友达等已经成长为产业巨头。目前,超过30万台湾同胞在江苏学习、工作和生活,近万家台资企业遍布全省各县(市、区)。

  作为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昆山素有“小台北”之称,集聚了数千家台企、近10万台胞。每到傍晚,人们就会涌入“台湾美食街”,台湾腔普通话、闽南语此起彼伏,宛如置身台北街头。据了解,《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即将出台,可以预期,未来的苏台合作在这里有更大的空间。

  江苏短短3年为16000多名台湾青年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培育台青创业项目1000多个,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到江苏追梦逐梦。在南京江北新区的“众创码头”“伊诺光点创梦基地”,活跃着一群对未来充满遐想的台湾青年,他们不远千里、跨越海峡,为了在这里创业打拼,追逐青春梦想。经过几年的努力,基地入驻企业已达141家,其中台青创办的企业83家。

  联想到9月20日,宁淮高铁破土动工,四年后从淮安到南京将由现在的2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这对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的1000多家台企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大会开幕式致辞时表示,江苏处处充满机遇和希望,来江苏创业打拼的台商就是苏商,扎根江苏发展的台资企业就是江苏企业,我们一定全力支持、做好服务。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惠台利民“26条措施”,让大家在江苏分享发展机遇、享受同等待遇、受到更多礼遇。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两岸企业家共同发出一个声音:深化融合发展,打造共同市场。这宣言,深沉而响亮,历久却弥新。

  

  交汇点记者 林久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