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长江大保护:系统治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21/01/28 20:48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了护好一江清水,江苏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力推动环境污染、岸线违规利用、“化工围江”等问题的加快解决,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3月1日起,《长江保护法》将正式施行。江苏应如何落实落细法规要求,对照总书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嘱托,进一步打好长江大保护“保卫战”“攻坚战”?这两天,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建言献策。

  生态治理呼唤系统化、协同化、标准化

  在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刚看来,目前我省很多沿江城市都发布了长江岸线修复方案,但诸多规划方案各自为政,不能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

  “在局部看来合理的规划一旦实施,可能会导致上下游、左右岸,生产岸线和生态岸线、生活岸线功能失当、景观冲突。比如镇江和扬州两地就出现了一边是知名旅游度假区一边是冒着白烟热电厂的不协调状况。”李刚建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等部门要对全省沿江城市岸线修复规划进行评审和绩效评价,在省级层面对各市方案从上下游、左右岸进行协调统筹,推动长江生态修复工作向系统化、高质量迈进。

  尽管我省已经出台了《江苏省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但省政协委员、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通大学副校长董正超认为,一些标准制订修订的科学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标准制订修订的调研不够充分,数据收集不够全面,现行生态文明标准未能有效接轨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省政协委员、苏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一级主办龚震指出,目前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尚未健全,沿江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态治理与环境监督方面缺乏统一规划与标准,导致长江流域治理分段化、碎片化问题突出,利益分配协调机制不健全。

  “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建设江苏要走在前面。”董正超提出,江苏要率先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体系攻关研究,探索建立江苏省域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共商、共建、共享的统一协调会商机制和多层次标准化合作体系,总结形成江苏标准和江苏方案,并通过推广应用逐步延伸到全流域。

  以转型升级、优化结构赢得绿色发展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强调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性。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认为,目前,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已进入深水区,提升空间、实施难度与成本压力等均面临更大的挑战。“十四五”时期,应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为契机,以产业基础与结构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作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首先要调绿,借鉴巴斯夫全球发展经验,集中建设若干国际水平的重化基地,实现一体化生产和高端化发展。重点实施沿江产业园区升级工程,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建设‘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彻底改变产业结构型污染、能耗和资源粗放利用的局面。”朱晓东说,还要通过“异地置换”工程来“调轻”产业,借鉴日本东京湾湾区的工业分散成功经验,推动梅钢等异地搬迁,同步推进沿江地区战略转型与沿海地区战略布局。“还要调高,实施‘绿色产业化’工程。借鉴鲁尔区治理与产业转型经验,建立重大生态文明项目投资与绿色产业培育联动机制,打造节能环保、绿色汽车等产业地标。”

  重塑“江与人”“江与河”的关系

  长江大保护,也是重塑“长江”与“人”的关系。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之后,对于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的问题,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生物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徐春祥建议,江苏要探索以增殖渔业为主导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态,吸纳退捕渔民再就业,将渔村文化、渔村产业、渔村旅游、渔村电商、渔村文创等融合发展,打造富有“水韵江苏”特色的“最美渔村”。

  省政协委员、河海大学太湖研究中心主任朱伟在调研中发现,近几年沿江城市从长江向城市地表水引水量大大增加,产生一些附带问题。他呼吁,长江大保护统筹好“江河”“江湖”的关系。“有迹象表明,太湖入湖水量的增加与沿江城市大量引调长江水有一定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处理‘江—城’关系、‘江—河’关系、‘江—湖’关系,对于保护长江、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营造健康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非常重要。”

  “江苏应加快推动一批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项目落地,设计推出一批长江文化创意的衍生品。”省政协委员、扬州市副市长余珽说,江苏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中长江文化的杰出代表,完全具备高质量打造“长江文化”江苏品牌的底气和优势,但是我省在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对我省长江文化资源的系统盘点、研究和梳理不足,对我省长江经济带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不足,以及对推动我省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的具体举措不足等。

  “目前我省还缺少真正对长江文化进行战略性研究的专家学者,只有局部长江文化专题的研讨和论文,更多是考古、历史、文物等研究成果,亟待集中组织一批战略性文化研究专家,拿出总书记说的‘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拿出坐‘冷板凳’的决心和志气,贡献出影响江苏未来文化布局和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成果。”余珽说。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