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闻眼丨代表委员热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
2021/01/28 15:54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参加江苏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如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稳产保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刚刚过去的2020年,江苏“三农”领域遭遇了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大疫大汛之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达745.8亿斤,经国务院审定,我省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落实情况考核优秀,位居各省第一,稳住了农业基本盘,谱写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彰显粮食大市“压舱石”作用,盐城粮食生产连续7年超140亿斤,面积、产量均列全省第一,总产量约占全省20%。省人大代表、盐城市市长曹路宝表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面积、保产量、挑重担,今年盐城将推进土地全域综合整治部省试点,新增高标准农田10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480万亩。扎实抓好生猪稳产保供,推动现代畜牧业育繁养宰销一体化。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做大做强杂交水稻制种、阜宁黑猪、射阳蟹苗等优势种业。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省农科院作为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有条件也应该争当表率,推动我省种业创新走在全国前列。”省政协委员、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易中懿表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品竞争力提升,省农科院正推动“产量型”创新导向全面转向满足“食味、营养、健康”农产品消费需要。打造分子育种共享平台,推动种业创新资源高效利用。设置专项经费,支持省种质资源库以及国家桃、草莓等种质资源圃建设和运行。同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将研究所年度考核调整为三年周期考核,避免科研“短平快”。

  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发挥品牌效应,进一步挖掘和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价值,增强开拓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省政协委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夏春胜以稻米为例表示,江苏是稻米生产大省,稻作文化积淀深厚,从全国来看,是十分适合生产优质稻米的区域。但调研发现,江苏大米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还不高,省内大米企业“小而散”,大米品牌“多而杂”,制约了生产管理技术提高。他建议,要整合多方政策资源,集中力量打造“苏米”省域公共品牌,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设立科技支撑专项资金,规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促进粮食物流仓储、运输、供应等不同环节的紧密衔接。

  补齐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当前,在迈向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发展征程上,最突出的短板短腿依然是农业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业农村。如何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目前我省物联网技术应用、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等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智慧农业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专业人才不足。”省政协委员、常州市副市长许峥建议,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信息农业,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广智慧生产技术,建设大田种植、设施蔬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智慧示范基地,以及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去年我们已创成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今年将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农业企业股改上市、十大农业知名品牌培育等现代农业提升行动,培育一批现代农业新标杆。”

  省政协委员、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徐茂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不少地方和部门都在积极发展大数据项目,许多建设内容和应用场景都面向乡村,但数据孤岛、系统孤岛等问题较为突出。他建议,统筹推进战略实施,吸纳多元社会投入,推动形成投融资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老基建”改造和“新基建”建设进度,补足补齐数字乡村发展短板。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鼓励农业主体、社会企业、科研院所等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依托政务云平台,推进乡村数据资源平台共建共享,实现各行业领域数据互联互通,解决部门“信息孤岛”、城乡“数字鸿沟”等突出问题。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者、带动者和市场开拓者,在带领农产品走向市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推进农业产业化、国际化和标准化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省政协委员、江苏洋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红新认为,虽然不少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主动引领的意识,但是带动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充分。“建议做大做强精深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资金、土地、政策等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对接、搭建多种融资平台,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和自身造血功能。加快推进校企、院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成果,引导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将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领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发展。”

  城乡融合,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加快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有力支撑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省政协委员、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兵表示,农村消费市场日渐活跃,消费活力正在加速释放,与此同时,一些阻碍农村消费扩容提质的短板也随之暴露,如商业设施仍不够完善、消费层次仍较为低端、市场环境仍不尽如人意等。“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速双向流通,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他认为,针对农村商业网点少、规模小、分布散等短板,一方面,可鼓励扶持大型骨干流通企业下沉农村市场,通过“增加连锁网点数量、提供线上下单集中配送、开展品质下乡行”等形式,将流通网络延伸到农村乡镇;另一方面,推动大型电商平台在农村增加服务站点,尽早实现“村村通”,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

  实现乡村振兴,要写好“水”文章。省政协委员、河海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洋表示,我省农业是灌溉农业、水利农业,“鱼米之乡”依靠水利保障,水在我省乡村振兴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调研发现,部分乡村河道存在水花生、水葫芦等外来生物疯长,河塘淤塞萎缩,农田面源污染严重,乡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排放处理不足,小河湖乱占、乱堆、乱建等。”为此,他建议,通过物理、生物方法清理水花生、水葫芦,打通断头河、新建连通通道等增强乡村河道防洪能力,从源头、过程、尾端加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推行绿色农业,同时将河长制延伸进乡、入组,全面摸清乡村河湖家底,加强农村河湖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乡村水系管理体制。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泗阳县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相民表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农业产业发展效仿跟风现象,导致产业效益被削弱。“要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不重复和相互促进的原则,在全市或县域范围内合理规划以传统农业为底色,以经作、粮油、养殖、农旅等不同类别产业为亮点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拓展农业生态功能,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百花齐放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