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环境美”,江苏奋楫争先
2019/12/26 08:44  新华报业网  

  

  大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普法宣传。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凛冬虽至,星河长明。征途如虹,初心永存。

  水韵江苏,不仅美在诗情画意,也交织了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人居改善的灵韵特色,是令人神往的故乡和远方。

  实干担当,勇毅笃行。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新世纪初又明确了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和“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髓,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转型、系统推进,认真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把“生态环境高质量”作为“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之一……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奋楫争先的征程中留下了一串串铿锵足迹,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把美丽江苏建设得更加令人向往。

  战略引领 擘画生态蓝图

  

  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提升生活环境质量。 吴斌摄

  青山叠翠,绿水环绕。暗香浮动,鱼游浅底。“吉祥三宝”(桃花水母、白鹭、地衣)并未相忘于江湖,而是再度相聚于碧波荡漾的太湖;连云港灌河口迎来了四腮鲈鱼和伪虎鲸的结对回游,而在南京长江段,“微笑天使”江豚在江面上欢脱地翻滚、点头、喷水。

  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一场突如其来的水污染危机,让太湖这颗“明珠”黯然失色。“以前,沿岸有一些企业乱排乱放,会不时闻到臭味。现在,水面干净了,冬天的太湖是很美的。”住在宜兴周铁镇的吴立红说,每年11月开始到来年四五月间,太湖湖水清澈,蓝藻消匿。现在太湖边的城市,每年举办各类旅游节,也都选择在冬春季节。

  治水是个细活,也是个慢活,12年来,江苏不懈努力,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应急防控和长效治理两手抓,控源截流与生态修复齐推进,累计投入2000多亿元,组织实施了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业点源治理、生活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11类新工程。湖体水质从2007年的V类改善为IV类,总氮浓度近30年来首次达到IV类标准。今年1—10月,太湖湖体平均水质为Ⅳ类,继续处于轻富营养状态。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中,有14条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连续多年消除劣V类(2007年有9条劣V类)。

  

  志愿者参加“关爱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环保公益活动。王呈摄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看得见”的改善,统计指标与老百姓感受的总体一致,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建设成效的总体一致。城市活力像被唤醒一般,傍水而居的人们传颂着河清岸美的故事,个个笑靥如花。这份惠及江苏百姓的耀眼成绩单,离不开各地各部门在寻常日子里的点滴努力和温暖守候。

  在空间管控上,率先制定出台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并划定生态红线,江苏全省生态红线区域面积占江苏省13.14%的国土面积,保护了江苏60%以上的森林(林地)生态系统和50%以上的湿地生态系统。产业发展上,形成“三二一”现代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占比加速扩大,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资源利用上,2019年1-9月,全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59%,超过3%的年度约束性目标要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超过3.2%的年度目标。倒逼节能减排,为发展先进生产力腾出空间,1-9月,江苏工业增长5.8%,实现工业增长和绿色节能的双赢目标。在污染治理上,一些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PM2.5年均浓度值逐年下降,太湖治理连续12年实现“两个确保”。

  自在呼吸,鲜氧生活。这5年,为美好而来。江苏全省空气质量总体有较明显改善,全省优良天数比率提高7.7个百分点;PM2.5浓度逐年降低,累计降幅达到34.2%。一个个看似平淡的数据背后,无不包含着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凝心聚力、辛勤付出,以及“守土有责”“守土尽职”的责任担当。这是江苏全省的同心共识,更是每个江苏人的无上荣耀。

  严格管控 融合治理新思路

  

  《画里水乡》 杨建康摄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生态成绩单视为环境检视单,及时发现问题,谋定而后动。

  全省上下积极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按序时进度要求完成整改。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江苏主动作为、率先响应。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主阵地,全面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下大力气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贾汪就是一个典型,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蜕变,走上了资源枯竭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崭新道路。

  

  《河道美容师》 管健摄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破解“重化围江”。今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江苏省化工办牵头会同生态、应急等部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科学制定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整治提升的处置意见。江苏全省列入整治范围的化工企业4022家,今年计划关闭退出化工企业579家,化工园区减少10个。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为期一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消除监管盲区、化解风险隐患、压降事故总量。

  二是以排查长江入河排污口推动环境问题整治。去年,泰州市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开展战略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江大体检”。“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大数据平台上,汇聚了长江生态资源的历史及现状数据,实现长江生态资源体检、诊断治疗和再体检的动态管理。确保到明年,全面完成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江苏省政府出台《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江苏省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三是首创水上电子商务平台推进船舶污染问题防治。在“互联网+”国家战略发展大背景下,敏锐捕捉长江内河绿色服务业发展机遇,南京长江船服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长江汇”)于2015年6月在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成为国内首家水上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为过往船舶提供免费的船舶垃圾接收、免费的生活污水接收、免费的船员交通、免费的油品检测等4大类全时段、一站式、免费的绿色综合服务。

  

  《去污扬清展新貌》 李玮摄

  对标找差,服务全局,坚持“依法依规监管、有力有效服务”的方针,2018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出台服务高质量发展十条,奏响一路高歌的生态协奏曲。

  建立“厅市会商”机制。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先后对环境质量改善滞后的徐州、南通、武澄沙地区等开展精准帮扶,为泰州市治理固废提供业务指导,赴连云港、淮安、徐州市铜山区召开服务高质量发展现场办公会,帮助宿迁市将危废调配到其他地区安全处置,解决了困扰地方多年的难题,盛虹项目环评审批落地,连云港市近岸海域功能区划顺利调整,赣榆港区总体规划环评通过审查,生态创建实现县区全覆盖。

  建立企业环保接待日。2019年10月14日,大金氟化工(中国)有限公司为感谢江苏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现场为企业把脉问诊、答疑解惑,促使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专程将一面绣有“依法依规保绿色促发展,实事求是破困局解难题”的锦旗送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建立环保信任保护原则和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机制,出台《江苏省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将环保治理水平领先的企业纳入应急管控豁免名单,免予执行停限产措施以来,豁免企业在管控期间能够常态化运营增效,都为政府出台这样接地气的好政策点赞。

  走进淮安东湖嘉景住宅项目施工工地,智慧工地显示屏上跳闪着实时监测数据,工地围挡被绿色的人造草皮覆盖,现场整洁卫生、秩序井然。东湖嘉景项目部负责人严海勤表示,当工地扬尘值达到警示数值时,“智慧工地”系统就会自动开启围墙及塔吊喷淋系统,有效控制扬尘。工地取得豁免资格,就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进度。

  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去年,联合9部门出台绿色金融“三十三条”,今年,出台绿色债券贴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补贴、绿色担保奖补、绿色产业企业发行上市奖励等政策文件,对上市绿色产业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是全国首家以省为单位建立的绿色金融体系。

  良法善治 共建和谐生态秩序

  

  《鹿野仙踪》 沈怡摄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强调法治的核心作用,在良法善政里寻求善治,实现新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现代化。江苏探索创新,亮点纷呈,特别是借力部省共建,企业河长参与水环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在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江苏成为全国唯一的试点省。《框架协议》签订以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按照“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的要求,成立7个专项工作组,细化分解34项年度任务,取得7个方面突破。

  一是管理体制有突破。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率先建立省级环境监察专员制度,生态环境管理的统一性、权威性显著增强。

  二是法治建设有突破。全国第一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通过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一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1+7+1”制度体系得到国家充分肯定。出台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方案,计划5年制订修订6大类100项标准,年内有望发布10项,为历年最多。

  三是制度创新有突破。江苏省纪委指导建成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线索归总、履职留痕、跟踪问责”的全流程嵌入式监督模式在全国引发广泛关注;发布绿色金融“33”条,率先推出“环保贷”,138个环保项目获得贷款75.9亿元,节约融资成本6450万元。

  四是精准执法有突破。提前一年完成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发放,江苏全省2万多家企业有了环保“身份证”;编制完成全省“三线一单”,初步实现生态空间管控和环境管理的系统集成;在全国率先实现移动执法全覆盖,所有执法人员全部佩戴记录仪执法,今年累计更新执法记录仪2450台、现场终端1606套。

  五是基础能力有突破。加快实施“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方案”,年内实施368个项目,投资额约367亿元,江苏全省钢铁企业基本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新增约60万立方米/日,危废处置能力达188.7万吨/年,同比增长15.6%,提前完成2020年180万吨的预定目标。

  六是共建共享有突破。泗洪、贾汪建成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溧水、锡山等7个地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江苏全省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市、县(市、区)63个,数量居全国前列;“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活动荣获全国环保宣传教育一等奖 ,“环境守护者”行动入选全国生态环境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七是服务发展有突破。坚持“依法依规监管、有力有效服务”,会同江苏省工商联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联合江苏省台办制订服务台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企业环保信任保护机制,对428家守法情况好的企业,给予减少检查频次、简化环评程序、优先安排补助资金等激励政策。

  

  《秸秆用途多》 李正林摄

  在政府“河长”体系的基础上,江苏还创新了“企业河长”“民间河长”等形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首批试点聘任24位企业河长,随后在全区进行推广。企业河长“出人、出力、出钱、出策”,成立“生态文明共建光彩基金”,支持水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认养+众筹”,由企业河长自行落实管护单位,解决了河道长效管护的难题;企业河长不仅定期巡河,还发动员工全面参与,制止污染违法行为;同时集思广益,共同商议探讨治水工程,协助谋划治污之策。在“企业自愿、量质并举”的前提下,参与的企业河长已经达到了173名,河长们定期巡河,充分履职。目前南京莫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共招募“民间河长”600多名。

  彼岸不远,奋楫可渡。锐意进取的江苏人,敢啃硬骨头,打造江苏生态创新样板,正将一个个生态构想转为美好现实。2016年底,,一场代号“263”的专项行动在江苏打响,这是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整改要求的有力举措。宜兴市、常州市武进区等一批生态保护典型,引领和带动更多地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凝聚新时代的奋斗伟力,有关江苏生态环境的故事还会有新气象新格局,精彩待续!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