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江苏涟水: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19/08/22 19:37  淮安新闻网  

  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营镇朱桥村肉牛养殖基地里,养殖户陈东正在给肉牛喂食,自从村里肉牛养殖基地建成后,他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收入可达80万元。

  

  养殖大户陈东正在喂牛

  “以前在家地方小,只能养30多头牛,现在全部集中到养殖基地,扩大了养殖规模,牛的品种也得到改善。统一管理,统一防疫,我现在存栏量一下子扩大到180多头,年收入是以前的五六倍。”陈东一边忙着喂牛,一边和记者聊天。

  集中养殖项目不仅给养殖户带来高效益,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现在,仅牛舍租金一项,每年就可为朱桥村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2018年,朱桥村成功摘掉了江苏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朱桥村肉牛养殖基地

  产业旺则乡村兴。近年来,朱桥村围绕牛羊养殖传统产业,通过推进集中养殖,做大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和村集体实现双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朱桥村有410户、2170人,其中回族村民占比达66%,是涟水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村民们有着养殖、屠宰、销售牛羊的传统,但以前多以农户散养为主,产业特色难以集聚彰显,村集体和群众收入增长缓慢。为加快村集体和低收入户脱贫进程,2017年,朱桥村流转土地70亩,投入扶贫资金1300万元,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变各家各户散养为规模化养殖,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6幢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钢架牛舍,项目采用最新环保设计理念,存栏量可达2000头左右,年出栏量达6000头以上。

  

  朱桥村肉牛养殖项目

  规模养殖不仅有效解决了养殖环境脏、乱、差问题,而且解决了26名低收入户就业问题,帮助村民“挖穷根”,闯出一条“致富路”。2018年,朱桥村90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85%。“以前在家种地,一年到头也不赚什么钱,现在到牛场打打工,一个月能拿到2500元,每天就喂喂牛,打扫卫生,事情不多也不累人。”低收入户朱培民笑眯眯地说。

  

  正在建设中肉羊养殖基地

  肉牛养殖项目成本高、投入大,对低收入群众来说难以实施,为实现他们的养殖愿望,朱桥村投入200万元建设了可以养殖1000头羊的标准化羊场,预计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让低收入群众打工有地方、养殖有平台、脱贫不返贫,实现持续增收。“我们在牛场打工,一天收入七八十块钱,马上羊场建设好了,我们可以买三四十只羊养,年收入3万元左右,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村民陈为春说。

  

  朱桥村195亩蔬菜大棚基地

  为拓宽增收渠道,朱桥村还利用各类扶贫资金,通过土地流转,规划建设了195亩蔬菜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让村民土地有租金,打工有薪金,年底有分红,仅大棚租金一项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4万元。

  

  朱桥村回民居住观光居住区

  特色产业鼓起了群众钱袋子,也带动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朱桥村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对打造民俗特色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村里按江苏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投入140万元进行村庄环境绿化亮化、沟河渠道防渗化,达到水清岸净、村容整洁,打造水美乡村,充分利用回民集中居住村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加大民俗文化的培植和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回族民居观光居住区特色板块,着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朱桥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品民族文化、观民俗风情、尝牛羊美味”的乡村旅游品牌。

  

  朱桥村打造水美乡村

  “城里人经常到我们这里游玩,品尝我们朱桥的牛羊肉,感受民族文化。”朱桥村党总支书记郭正海说:“我们村的牛羊养殖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后,将带动乡村旅游、规模种植业等其他产业发展,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可达75万元。”(汪春雷)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