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学党史——星火传奇 初心如炬⑲|废墟上的重生,见证“中国奇迹”
2021/06/23 14:36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策划了“跟着总书记学党史——星火传奇 初心如炬”大型融媒体行动。全媒体记者兵分多路,行程万里,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追寻革命原点,再现百年传奇,感悟初心使命,解读百年大党何以炼成的红色密码,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交汇点新闻推出《跟着总书记学党史——星火传奇 初心如炬》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仲夏时节,四川映秀万物勃发,山花绽放枝头。

  走进映秀小镇,绿水青山之间,川西民居、美丽藏寨、羌式建筑交错相融,民族风情、现代风格沿河铺展而来。置身其中,很难将这里与13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灾难联系起来。

  13年前,一场以映秀为震中的特大地震,将巴蜀大地撕开了一道伤口,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深深的痛。如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上,一面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的汉白玉时钟雕塑静静矗立,不仅经年累月地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巴蜀大地上的那场灾难,也在低吟悲歌的同时见证浴火重生下的“中国奇迹”。

  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的汉白玉时钟雕塑

  汶川时刻,那段无法忘记的惨痛记忆

  6月8日,我们到映秀的第一天,这里正经历着一场夏雨的洗礼。漩口中学遗址处,一个从外省赶来的研学团队正手捧黄菊,静默地立于一面硕大的汉白玉时钟雕塑前,为遇难同胞致哀。

  “这面汉白玉时钟是震后1年,由教室内一面摔碎的时钟原样放大雕刻而成。”伴随着小号的阵阵哀思,漩口中学遗址讲解员王群向大家讲解着。时钟上被定格的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被人们称为“汶川时刻”。钟面上的斑斑裂痕,则象征着地震发生时大地瞬间被撕裂、山河破碎的惨烈画面。“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那山崩地裂的时刻,也记住在灾难中罹难的同胞。”

  漩口中学遗址

  凝望“汶川时刻”,那个地动山摇、天崩地裂的瞬间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在那个黑色午后,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川蜀大地,被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打破了平静,地震造成近7万同胞不幸遇难。一时间,山河失色、举国同悲,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时钟背后的这座教学楼废墟下,至今还有19名学生和2名老师长眠于此。”听着王群的讲解,人群中发出阵阵唏嘘。

  漩口中学遗址讲解员王群

  沿教学楼右侧石阶蜿蜒而上,满目的残垣断壁中,两棵小树一高一低、相偎相依,像是母亲紧紧抱着怀中的孩子。

  “就是在这两棵树旁,救援人员找到了英雄老师方杰和一名孩子的遗体。”王群介绍,地震发生时,方杰正在给孩子们上课。一阵剧烈的摇晃后,讲台边的方杰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他径直跑向门口,以双手撑起了垮塌的门框。

  仅仅1分钟,全班42名学生中,有41人跑了出去。然而,方杰却被从5楼掉下的一根水泥横梁砸中了胸口……被发现时,他的身躯仍保持着双手托举的姿势,罹难的孩子则静静躺在他的身旁。

  地震后长出的生命之树

  “灾难降临时,他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将死的厄运留给了自己。我们将这两棵树苗称为‘生命之树’,既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缅怀,也是方杰和这名罹难孩子生命的一种延续。”说到这里,王群声音哽咽。

  冲破废墟,从瓦砾里长出来的这两棵树,纤弱而幼小。然而13年来,它们却安慰着无数幸存者的心灵。

  “我就是从这片废墟里跑出来的!”灾难发生时,现年30岁的李杰在漩口中学读高二。尽管已经过去了13年,但李杰时常还会梦到同一个场景:房屋在摇晃,身边的人都在往外跑,可他却怎么也迈不动腿……

  地震中倒塌的教学楼

  万众一心,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中国奇迹”

  灾难给人们带来悲怆记忆的同时,也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内,一张村干振臂高呼的照片,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讲解员谢庆慧介绍,照片的主人公是映秀镇沙坪关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强。地震发生后,沙坪坝村成为了一座孤岛,痛失4名亲人的龙德强忍悲痛、挥臂高呼:“是共产党员的,给我站出来;向我看齐,跟我来!”随后,他冒着余震和塌方的危险,带领党员干部和民兵携老扶幼,展开了一场生死大转移。当晚,全村4个村民小组、500余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危难之时,党员干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我们就不害怕了!”同样是地震亲历者的谢庆慧由衷地说。

  映秀震中纪念馆讲解员谢庆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映秀震中纪念馆中的一组数据显示,地震发生后,全国共调动15万大军,分水、陆、空三路奔赴灾区。到达震中映秀的第一支部队,是原成都军区派出的22名官兵。“第一批救援官兵抵达映秀时,老人和孩子紧紧抱住了他们。抱住了他们,就是抱住了生的希望。”

  政府第一时间启动救灾行动的同时,民间的募捐、献血和志愿者行动也迅即启动。在抗震救灾第一阶段,先后有20多万志愿者、400支专业救援队、9万名医务人员活跃在抗震救灾最前线,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款600多亿元。无论是志愿者人数、志愿献血人数还是自愿捐款捐物人数,都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抗击自然灾害的历史之最。

  震后场景

  每一次灾难,都是一次大考。从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8.0级大地震,从2010年的玉树7.1级大地震到2013年的雅安芦山7.0级大地震……灾害无情人有情,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多次战胜无情的大地震,并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提炼了党和人民在对抗天灾时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至此,抗震救灾精神被明确了下来。

  人间大爱,一杯“感恩茶”香飘四方

  “要坚持抗震救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灾区群众广泛开展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活动。”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习近平总书记就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作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再次提到“抗震救灾精神”。他指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映秀震中纪念馆航拍图

  如今,那些山河破碎之地,已然在灾难中浴火重生。2018年2月12日,继2008年6月赴灾区看望慰问后,时隔10年,习近平再次踏上汶川映秀这片土地。他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大灾大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力量的‘检测器’,汶川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伟大奇迹,是全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信仰的胜利,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它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经济优势、精神优势和文化优势。”“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副馆长万成表示,抗震救灾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更是一种时代精神。

  在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救援中,中华民族缔造了人间奇迹,如今的汶川已经从悲壮走向豪迈。曾经满目疮痍的映秀,也蜕变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小镇。今年五一期间,这里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

  如今的映秀小镇

  “来映秀的人,总是要到茶祥子坐一坐的。”在不少人心中,这个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到访过的制茶坊,是一个听故事的地方,更是一个感受灾后温情的地方。

  2012年至今,茶祥子负责人蒋维明每天都会坚持为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熬一壶热茶,他将这壶热茶称为“感恩茶”。茶香四溢中,也包含了蒋维明的一颗感恩之心。地震中,蒋维明的父亲受人相助得以幸存。那一刻,身处北京的他决定回到汶川,为灾后重建贡献一份绵薄之力。2012年,受阿坝州文新广局的邀请,蒋维明来到映秀,他想通过以茶增收的方式,实现当地茶叶产业的灾后复苏。“2017年至今,映秀各村村民采摘后卖给我们的茶叶多达300余万元。今年,最多的一户靠金银花收入就有2万元。”在蒋维明看来,一杯感恩茶的初心,也是让帮助过灾区的人能从这里感受到一份温情。

  一杯飘香茶,风雪暖人心。

  走在当年的重灾区,一个个新村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一幢幢羌藏风情的楼房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不远处的家国情怀宣誓广场,一曲《映秀花开了》悠悠传来。这首天籁之音,唱出了党的领导下映秀涅槃重生的全新面貌,也唱出了灾区人民在人间大爱感召下的感恩之情。

  记者手记:传递大爱 携希望前行

  南京飞成都的飞机上,同行的四川老乡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地震的故事。他说,每个灾区人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悲伤的历史,不提不代表遗忘!听着他的述说,我心里不免有些顾虑:采访时,我该如何面对幸存者的悲伤?

  收起器材,我们决定先在当地逛一逛。“闲逛”的第一天,便看到了一个与预想中不一样的映秀:

  小镇上活跃着的一支志愿者团队,团队中80%以上成员都是地震幸存者。震后,他们组建了这样一支队伍,并从最初的12名志愿者发展到现在的71名。“因为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所以也想将这种大爱传递下去。”

  杨加辉

  46岁的杨加辉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一双儿女。不惑之年的他,仍时常会想起那两个孩子,不过情绪已不再那般悲戚。“悲痛终将过去,地震中汇聚的大爱力量才是永久的。”再生育后,杨加辉对现在的一双儿女提出了最简单的要求——学会感恩。

  包车师傅老刘每天会在都江堰和映秀镇之间往返接送游客多趟,也一次次向到访映秀镇的游客讲述着如今的美好生活。老刘说,尽管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弥天大灾,但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着。

  重建后的灾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日子越过越好,记忆从未被抹去,支撑生活前行的是新的希望。映秀震中纪念馆的讲解员告诉我们,在震区,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都叫“震生”——震后余生。在亲人眼中,他们的到来就是希望。

  记者“打卡”漩口中学遗址

  走在民族风情浓郁的映秀大街上,房顶高高飘扬的国旗,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鲜红。人们的脸上不再悲伤,而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告诉来者:我们缅怀逝者,但更要携希望前行。

  总指导 双传学 顾雷鸣

  总策划 李扬 高坡

  策划 任松筠 田梅

  监制 包闻军

  统筹 王高峰 朱威

  执笔 纪树霞

  视频 王子杰

  片头 陶蓉 郑玲玲

  检校 韩涛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